抑鬱症可能和3個習慣有關,現在改掉還不晚!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壓力的增加,人們的焦慮、消極情緒可能時不時會跑出來串個門。
每個人應對抑鬱情緒(emo)的方式可能不同,有的人喜歡吃點甜食、有的人喜歡睡覺、還有的人可能喜歡聊天刷視頻……
你喜歡用什麼方式排遣“emo”?今天,健康榨知機就來分享幾個可能和抑鬱症有關的生活方式因素↓↓
飲食成癮,讓你欲罷不能
對於愛吃甜食的人來說,“沒有什麼煩惱是一杯奶茶、一塊蛋糕、一個冰淇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再加一份。”
但甜食真的能緩解我們的不良情緒嗎?
其實,這些甜食中含有的精製糖(米、面、白糖、冰糖、紅糖、蜂蜜、麥芽糖漿、葡萄糖漿、玉米糖漿、果葡糖漿等),吃下去會快速升高我們的血糖,從而引起胰島素分泌過量,容易導致和快樂有關的神經遞質(血清素、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缺乏。
圖片來源:123RF
也就是說,吃甜食不會讓我們更快樂。那爲什麼吃完甜食會很有滿足感?
發表在《營養年報》(Annual Review of Nutrition)的研究指出,這些高熱量的甜食在誘惑我們味蕾的同時,還會增強我們的渴望。讓我們在不自覺中“強迫性地”食用它們,就像成癮藥物會干擾大腦的動機、尋求獎勵機制(更快樂)的腦回路一樣。
如果我們經常吃甜食,大腦中的獎勵信號強度和傳遞速度會被增強。如果我們過度食用這類超加工食品,就會讓我們越吃越想吃(成癮行爲)。
研究人員在腦部掃描研究中發現,在吸毒成癮者和被診斷爲患有飲食成癮的人中,發現了類似的神經活動模式。
這些甜食的壞心思,遠不止此。密西根大學的Ashley N. Gearhardt教授指出:“超加工食品一直都是導致全球肥胖增加、飲食相關疾病和健康狀況不佳的關鍵因素”。
此外,另一項發表在《自然綜述:內分泌學》(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的研究指出,攝入含糖飲料(指含有熱量的甜味劑,如蔗糖、高果糖玉米糖漿、濃縮果汁和澱粉糖等)和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痛風、癌症等多種疾病有關。
前面提到的甜食,是超加工食品之一。同樣能夠讓我們上癮、對健康有害的食物還有:碳酸飲料、甜飲料、巧克力、糖果、速食湯、麪包、薯片、餅乾、比薩餅、風味酸奶、漢堡、方便麪、香腸等。
經常刷社交媒體,當心得抑鬱症
在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社交媒體打破了傳播和交際的界限。不僅使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更加方便快捷,還給我們帶來了各種喜怒哀樂。
一項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網絡公開》(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發現,社交媒體的使用可能與抑鬱症症狀評分升高有關。
圖片來源:123RF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一共分析了5395位、18歲及以上的成年人數據。這些人剛開始沒有患抑鬱症(PHQ-9抑鬱症篩查量表首次篩查得分爲5分以下)。
參與者在使用某款照片分享應用、某大型社交媒體平臺、某短視頻平臺一段時間後(在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間進行調查),研究者發現有482人(8.9%)在第二次篩查時得分增加(顯示出輕微抑鬱症)。
具體來說,使用這三款應用的行爲,與自我報告的抑鬱症風險分別增加53%、42%和39%相關;而且在刨除了其它社會因素後結論依然穩定。進一步分析顯示,社交媒體的使用與抑鬱症之間的關聯與年齡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的數據也可能存在一些誤差——比如社交媒體的使用內容未能統計、參加第二次調研的羣體僅佔總體的一部分等等。
社交媒體使用背後的心理動機、行爲學和情感體驗是相當複雜的,建議大家合理理性的使用社交媒體。
好吃懶動睡懶覺,抑鬱情緒上門找
你有沒有這樣的習慣:邊吃零食邊看劇,玩到凌晨再美滋滋的睡個大懶覺,感覺一切壞情緒都“煙消雲散”?
圖片來源:123RF
但是,如果你長期採取不健康的不良飲食模式(高脂飲食、精製碳水化合物飲食和高鹽飲食),不僅會導致線粒體功能障礙,還會讓你變胖。而線粒體功能障礙和肥胖,都和抑鬱症的發生發展有關。
發表在《美國精神病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的研究指出,長期高糖高脂肪飲食、缺乏運動會導致腹部脂肪生長過多、出現胰島素抵抗,這不僅會增加糖尿病等心血管代謝性疾病的發病率,還與抑鬱症的發生發展有關。
研究中明確指出,腹部脂肪每增加5釐米,與抑鬱症的發病率增加11%有關;空腹血糖水平每增加1 mmol/L,與抑鬱症的發病率風險增加37%有關。
如今熬夜已成爲人們的“常態”,尤其是心情不好的時候。
大量的研究表明,熬夜傷身。熬夜使人精神憔悴、損害皮膚和肝臟,經常熬夜的人患心臟病和癌症的風險也更高。雖然很多人都知道熬夜不好,但很難改變這個不良習慣。
一項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JAMA Psychiatry)的研究指出,習慣性 “夜貓子”的人(平均睡眠時間是凌晨3點)患抑鬱症的可能性是習慣性早起人的兩倍,無論他們睡了多長時間。但是,每提前一個小時睡覺,患重度抑鬱症的風險就會降低23%。
換句話說,如果一個通常在凌晨1點上牀睡覺的人改在0點睡覺,並且睡眠時長相同,就可以減少23%的抑鬱症風險,如果這個人在晚上11點上牀睡覺,就能減少40%的抑鬱症風險。
這可能是因爲,早起的人可能會接觸到更多陽光,從而產生一系列激素、情緒的影響;而紊亂的生物鐘或晝夜節律則會令人沮喪。目前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支持,晝夜節律紊亂可能是抑鬱症的致病原因之一。
總結起來就是:吃甜食、刷社交媒體、熬夜這3種壞習慣,短期似乎能給人“釋放壓力”的感覺,長期卻可能和抑鬱症風險增加有關。
儘早改掉這些壞習慣,採用更健康的解壓方式(比如吃健康美味的天然食物、唱歌、運動、規律作息),能讓我們的身心更健康!
另外,你可能還想看:
患了抑鬱症有什麼症狀?
怎樣運動可以降低抑鬱症風險?
抑鬱症能預防嗎?
在消息對話框回覆: 抑鬱症
獲取更多相關科普知識
參考資料
[1]Perlis RH, Green J, Simonson M, et al(2021). Association Between Social Media Use andSelf-reported Symptoms of Depression in US Adults. JAMA Netw Open. 2021;4(11):e2136113.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1.36113
[2] Malik, V. S., & Hu, F. B. (2022). The role of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in the global epidemics of obesity and chronic diseases.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 1-14.
[3] Gearhardt, A. N., & Schulte, E. M. (2021). Is Food Addictive? A Review of the Science.Annual Review of Nutrition, 41.
[4] Watson, K. T. et al(2021). Incident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Predicted by Three Measures of Insulin Resistance: A Dutch Cohort Study. Am. J. Psychiatry appi.ajp. doi:10.1176/appi.ajp.2021.20101479.
[5] Daghlas I, Lane JM, et al(2021),. Sleep Timing, and Risk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JAMA Psychiatry. doi:10.1001/jamapsychiatry.2021.0959
免責聲明: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專注介紹全球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