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去跑步5-1】古明政/起跑後,不變的赤心

長距離的越野跑相當考驗跑者的耐力及橫越地形的技巧。圖/古明政提供

39歲穿上跑鞋 一跑不可收拾

個人很早就結婚生子,三十九歲以前認真工作賺錢、養家活口,少有運動,直到兩位哥哥相續因病去世,爲了不讓父母親擔憂我身體也出問題,2002這年纔開始於附近中興大學操場跑步練練身體。

練習一段時日後,便開始報名參加馬拉松比賽,得到不錯的成績,開啓了運動細胞,鼓舞了我瘋狂進入馬拉松的世界。平常日固定到興大操場進行各種課表訓練,假日更瘋狂參加各種距離的大小比賽,遠在山區照樣前往,沉迷到一度讓太太氣到把我的獎盃丟進垃圾桶。

2006年,我開始兼玩鐵人三項,但游泳一直練不好,游泳項目全程用蛙式,每次上岸分組,我幾乎都是最後一個。但進入賽末,我變分組第一,自行車騎得還不錯,追擊到T2轉換時已是排行第十,而跑步是我強項,續追至終點前搶分(編注:三鐵的特色即是「轉換─Transition」,競賽過程中轉換串連了三個項目,T1意指由游泳項目轉換至自行車賽段,T2意指從自行車項目轉換至跑步賽段)。

這年也開始嘗試規畫非正規挑戰活動,像「跑步接力環臺」,用四天的時間、二十四小時不間斷接力以跑步環島一週,我應該是第一個這樣做的跑友。

最難忘複合式戶外冒險賽

2011年開始參與國外的極限冒險跨日複合賽,我最懷念這種戶外冒險賽,因爲這是綜合多種項目組成的多日賽事,賽程大約三、四天,且是三男一女的團體互助賽;項目因地制宜,包含越野跑、越野登山車、獨木舟、溯溪、攀巖、繩索垂降、游泳、繩索橫渡等,可說是十八般武藝樣樣來!夥伴間要相互扶持,在彼此最擅長的項目協助沒那麼擅長的夥伴,可以運用工具或人力,推、拖、拉各種方式幫助隊員們推進;每天有不同的路線,以完成的總時間來計算成績,所花時間愈少,排行愈前,相當刺激緊張。有些項目平常少有接觸,還要特別請教相關單位幫忙指導,這是我二十二年的運動生涯中最津津樂道、難以忘懷的比賽經驗。但因爲比賽強度高,也有年齡限制,過了五十五歲後的我就無法再參加了。

2013年又設立了一個挑戰賽目標「港對港橫越臺灣」,從花蓮港經能高越嶺、天池再到臺中港,用一天二十四小時接力完成。

2016年我開始玩超級馬拉松(編注:通常分爲兩種,一種有固定距離,如五十、一百公里;另一種則如小時賽等,需用一天或多天才能完成),想挑戰十二小時的全國紀錄,拿了兩次冠軍,但仍未打破紀錄,練到有跟腱炎,無法繼續跑超馬,改嘗試越野跑,發現好像可以,便轉換挑戰方向。

同年報名「谷關越野」,成績還不錯,拿了幾屆冠軍,也練到長距離山徑的耐力經驗值,漸漸產生套用越野比賽模式,挑戰「中央山脈大縱走」最完整路線、最短時間完成的念頭。

古明政(左)與周青以近九天的時間完成中央山脈大縱走。圖/古明政提供

跑過中央山脈 夢想不停歇

2019年展開中央山脈大縱走的訓練計劃,設定的主軸,是取最多山頭、最高爬升、最長距離和最短時間。一開始想獨攀,被太太打回票,就開了一個腳程差不多的羣組,發佈我想找人挑戰中央山脈大縱走的計劃,整整一週無人迴應,然後周青跳出來說他想嘗試看看。

有了同伴,我就可以向太太要許可證啦!我和周青相差近三十歲,這樣高難度的挑戰,年輕人想留下側拍紀錄,表示有認識的導演可詢問有無意願拍攝;周青與楊守義導演談了我們的計劃之後,導演有意拍成紀錄片,更說可能會成爲商業紀錄片,也就是後來大家看到的《赤心巔峰》。

因爲我的目標一直是創下最速紀錄,並非因拍攝紀錄片進行縱走,導演爲了如何拍攝非常傷腦筋,加上我和周青的速度沒什麼人能跟得上,拍攝着實是大難題,因此改成我的訓練與拍攝各別進行,有時要配合拍攝行程,就得暫時放下訓練。整個前置作業和挑戰的八天又十六小時裡,有太多跌宕起伏,最後看到《赤心巔峰》呈現出來的畫面,我也被感動到。回想從規畫、訓練、調整、招募團隊……種種艱辛與各方人馬的溫暖支持,以及正式上映後得到很多回響,內心還是那句話──值得!

一直都覺得,山讓我有夢想、有動力、有耐性、有不同視野。至於今年三月底第二度進行、原訂以三十二天完成的「速攀百嶽」挑戰,由於遇到「四○三大地震」,考量到自身及團隊安危決定終止,但山永遠都在,我會再回來。

越野好手古明政。圖/古明政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