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財社論:以自律倡議暢通風險緩釋渠道

自律自治式規範治理需藉助市場之力。

最近全國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工作會議召開,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在存款服務協議中引入“利率調整兜底條款”的自律倡議》和《關於優化非銀同業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自律倡議》等兩項自律倡議,要求銀行應在同客戶簽署的存款服務協議中加入“利率調整兜底條款”,並於2024年12月1日起生效;爲避免增加銀行年末流動性壓力,利率自律機制設置一個月緩衝期,即自2025年一季度起同業活期存款利率自律管理正式納入MPA評估考覈。

近年來伴隨政策利率持續調降,政策傳導出現時滯不暢,尤其是銀行系統在資產端與負債端調整匹配出現偏差下,銀行系統存貸淨息差進入臨界區域,這影響了銀行系統的穩健經營,增加運營壓力,進而增加銀行系統流動性管理成本等。

當前銀行系統緩解淨息差壓力的措施,一是在負債端發出上述兩項自律倡議,一是在資產端進行對應調整,如越來越多城市調升房貸利率,使曾跌破3%的房貸利率調升到3%以上。銀行系統在資產與負債端次第發力,極大地穩定了銀行系統的淨息差和紓緩了其流動性風險。

銀行淨息差穩定,不僅對中國金融體系具有非常典型的穩壓器作用,而且影響着貨幣政策傳導的暢通度。畢竟,中國金融系統以銀行系統爲主導,銀行淨息差直接影響着中國金融系統的穩定性,影響着銀行的風險可承載能力和基於風險緩釋政策的風險管控能力,當然也關係到央行貨幣政策對市場的邊際傳導效率,反過來影響中國宏觀政策逆週期效用和政策的邊際可信和可行空間等。

如何更好地利用好自律倡議,穩定銀行系統淨息差,改善市場流動性壓力,改善貨幣政策的邊際作用,需要營造金融市場交易各方的合作博弈場景,尤其是在當前居民、企業、非銀金融機構等選擇空間較多情況下,兩項自律倡議需要爭取到交易對手的認可。

當前同業存款利率等未能伴隨政策利率調整,本身就是銀行市場合作博弈下的一種斷點均勢,此次基於自律倡議打破這一市場均勢,一定程度上是對系統性風險的緩釋,也是銀行流動性管理的重要內容。

最新的權威解讀是,這次自律倡議不涉及居民定期存款,這降低了自律倡議對銀行系統負債端影響的複雜性,穩定了居民部門金融資產的收益安全;但非銀金融機構的同業資金,對銀行系統流動性風險敞口具有比居民定存更強的風險溢價,因此讓銀行系統的資金提供方成爲穩定銀行系統淨息差和流動性壓力的合作方,才能真正讓金融產業生態鏈抱團取暖,共同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

當然,實行自律倡議的同時,更需藉助市場之力。當前更有效手段是通過金融創新豐富市場交易結構,理順各方關係,將金融系統風險更好地通過市場交易有效釋放和紓緩。

風險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自律倡議是向合作伙伴發出的合作邀請,發掘的是利益各方抱團取暖的雙向奔赴和共享共擔。面對風險重在治理和交易舒緩,自律倡議也是暢通風險緩釋渠道,讓風險的釋放更具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