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國網博弈4年低調掛牌 "全國一網"仍然艱難

2014年5月28日8時52分,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下稱“國網公司”)正式掛牌。從2010年國務院頒佈《推進三網融合總體方案》提出組建國網公司到這家國企落地,歷時4年。

公開資料顯示,國網公司爲國有獨資文化企業,由財政部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負責組建和代管,註冊資本爲45億元。

在掛牌後的業務研討會上,新上任的國網公司董事長趙景春表示,開局後的長期目標是進行全國有線電視網絡互聯互通平臺建設。但目前該公司還處於招兵買馬階段,政策資源尚在申請之中,實質性業務未見開展。

與此同時,在全國有線網絡體系中,地方割據,互不相通,且各自業務穩定。有業內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要想把全國的廣電有線網絡擰成一股繩,難度很大,少則五年,多則,難說”。

暗戰四年,低調掛牌

2014年1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成立了最新也是最後一個國網公司組建工作領導小組,國網公司的籌組終於得以提速。

一位接近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知情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透露,籌備組由總局副局長聶辰席親自掛帥,下設組建工作辦公室,由國網公司、中國有線相關負責人以及從中國有線和其他單位抽調的人員組成,細分爲綜合、業務、技術、財務和人事5個小組。

此前,籌建事宜很長時間都由聶辰席的前任張海濤主持。這位年過六旬的廣電系老領導1997年進入國家廣播電影電視部(廣電總局前身),廣電系統近十年的技術變革及產業化進程都留有他主政的烙印。2013年1月,張海濤退居二線,出任中國廣播電視協會會長,國網公司的前景隨之變得撲朔迷離。

籌建國網公司最早始於4年前。2010年,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力推“三網融合”,國務院頒佈《推進三網融合的總體方案》,其中提出要以廣電與電信業務雙向進入、培育合格市場主體、網絡升級改造爲重點,組建國家級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初步形成適度競爭的產業格局。

“國網公司的籌備、籌建與籌組,核心問題主要包括3個方面:第一,把什麼資產往裡裝;第二,由誰主要管理這些資產;第三,行政級別如何確定。這其中牽扯到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幾位老領導之間的博弈。”前述知情人士表示。

而艾媒諮詢CEO張毅告訴時代週報記者,“正如三網融合推進艱難,廣電系與電信系的利益博弈也是國網組建不順的主要原因之一” 。

有公開報道指出,在籌備階段,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與工信部對國網公司的業務性質看法不同。前者的目標是收編,將分散的廣電運營商整合爲國網公司,使之具備與三大電信運營商競爭的條件,並通過牌照限制,延緩電信運營商進入廣電市場的步伐;而後者則支持電信、移動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進入IPTV、手機電視、互聯網電視等市場領域,以規避“管道化”風險,並通過基礎運營商牌照、國際互聯網出口等限制廣電運營商進入。

不過,廣電系與電信系雙方拉鋸之時,各地廣電系與電信系的合作卻悄然展開。

“比如在廣東,珠江寬頻與中國聯通就有很深的合作。上海、湖南等地,廣電與電信近年也找到了一些互補之處。而且現在,各地的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都逃不開電視上網的問題,南方以電信爲主,移動、聯通也會賣流量給廣電,而北方以聯通爲主,但電信、移動也會倒騰一些流量給廣電。”張毅認爲,國網公司2014年得以加快籌組,有着幾分“自下而上”的意味。

據時代週報記者瞭解,國網公司4年長跑的最後3個月,聶辰席帶隊的領導小組配齊了國網公司的領導班子,完成了工商設立登記,並於2014年4月中旬領取了營業執照。整個過程中,財政部和工商總局均由領導出面,特事特辦。據稱,45億元的啓動資金已在財政部專戶上壓了兩年多,“財政部比誰都着急”。

此後,領導小組按照“總局附近、不超過二十分鐘車程且不豪華”的原則,將中國有線所在的北京翠微路甲2號院作爲國網公司的過渡辦公室;並踐行“務實簡樸”的風格,只在北京復興門外大街2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西門舉行了低調、簡短的掛牌儀式,全程不過兩三分鐘。

然而,這些並不妨礙一些業內人士做出高調的評論:國網公司的成立,是中國廣電行業發展史上的標誌性事件。

將介入虛擬運營商業務

與國網公司一同亮相的是其首個領導班子。

5月28日,掛牌儀式結束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集結各省的廣電人馬,召開了一場以“建設網絡強國背景下廣播電視網絡融合發展”爲主題的研討會。會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書記蔣建國宣佈國網公司領導名單:趙景春任董事長,樑曉濤總經理曾慶軍、於保安、呂建傑爲副總經理。

在不少人看來,這是一個腳踏實地的團隊。“趙景春之前是河南省廣電局局長,從地方上來,尤其知道‘接地氣’是怎麼回事。”通訊行業專家、易目唯文化傳播CEO包冉告訴時代週報記者,“除了主要領導,值得關注的還有兩員大將,一位是原天威視訊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呂建傑,清華大學的碩士,我很欽佩的一個大哥,一手主導了深圳廣電有線網絡的整合及運營;另一位是曾慶軍,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科技司副司長,清華大學通訊專業畢業,一直代表國家出席國際最高標準的學術會議,在技術層面很有話語權。”

實際上,除董事長趙景春外,國網公司還引來了五位董事: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樑曉濤、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總經理沈向軍、央視國際網絡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文斌、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有限責任公司總裁薛繼軍以及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喇培康。

“目前的人員配備中,既有在地方層面具有實操經驗的老將,也有在全國廣電系統推進工作經驗非常豐富的中堅力量。這是國網公司一個1.0版本的領導架構,用意在於以現有的中國有線爲基礎,整合各省的廣電資源,推進全國一網。”張毅說。

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未來3個月,國網公司組建工作領導小組的首要緊迫工作是,面向社會公開招聘60—80名專業人才,職位覆蓋基層、中層至高管,全爲企業編制。

同時,領導小組還將聘請專業公司設計和構建國網的管理制度、運行機制和內控體系,以求與世界500強、大型央企接軌。

而在5月28日的研討會上,趙景春明確指出,國網的定位之一是真正意義的大型國有文化企業,不帶行政色彩,嚴格按照符合現代企業要求、體現文化和廣電特點的原則,精心設計經營管理模式和資產組織形式,勞動人事分配和社會保障都從企業性質出發。

“未來,國網公司的團隊可能會進一步升級爲2.0版本,邀請運營商的高層加盟。”張毅認爲,“在完成全國一網的初步整合後,國網必然會介入虛擬運營商的業務。”

“國家鐵塔公司成立之後,國網公司可能成爲繼電信、移動、聯通之後的第四家電信運營商。而廣電系缺少運營商的運作經驗,他們需要這樣的人才。而且,也只有通過虛擬運營商等增量業務,各省的資源與業務纔會被盤活。否則,‘地方諸侯’又如何願意理會國網的整合?”張毅分析。

實際上,2013年下半年以來,國內轉售企業頻頻從傳統運營商挖角。截至目前,中國聯通已有副總裁李剛、研究院院長劉誠明、市場營銷部總經理周友盟等人相繼離職,轉投虛擬運營商。而據張毅透露,不久後,聯通公司可能會有不少人轉向國網公司,開拓虛擬運營商業務。

“全國一網”尚需新資源

儘管國網公司已經掛牌、開張,但在外界看來,其具體業務仍不明晰。

在國家工商總局企業信息公示系統中,國網公司的經營範圍廣泛,包括有線電視網絡規劃、建設、運營和維護,以及爲開展這些業務所進行的技術研究、技術開發、信息諮詢。

在5月28日國網公司掛牌後的業務研討會上,趙景春如此介紹開局工作思路:長期目標是進行全國有線電視網絡互聯互通平臺建設……近期項目是以市場需求爲導向,借鑑社交類應用,面向終端儘快篩選幾個短平快起步項目,贏得發展的主動權。

長期以來,我國廣電有線網絡建設依照自下而上、自發建設的模式,這使得國內最多時擁有超過3000家彼此獨立的有線運營商。爲此,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曾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將廣電網絡整合爲“一省一網”。至今,全國33個省份的有線網絡獨立運營,各自爲政。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有線網絡,如何才能整合到全國一張網上?國網需要考慮的是,國家對於這張網有哪些政策支持?如何利用這些政策性資源?”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只要用好資源,只要有市場前景,資金(指國網啓動資金只有45億元,記者注)根本不是問題。”

據時代週報記者瞭解,目前,國網公司向上級主管部門申領的政策性資源包括:互聯網音視頻和互聯網電視集成播控平臺相關牌照;手機電視集成播控平臺相關牌照;廣播電視播出機構、互聯網音視頻播出機構資質;700M頻段的廣播電視移動傳播網建設試驗,等等。

“國網如果想把全國的廣電網絡貫通,必定不能依託已有的業務,只能在增量業務上下功夫。這時候,資源就比資本重要。如果國網拿到4G牌照或是其他政策性資源,它其實比當初的電信與聯通具備更多的優勢。”

張毅繼續分析道,當沒有移動通訊經營資質的中國電信拿到3G牌照時,他們開展的一項業務就是在固網安裝電話時送手機和號碼。結果,一羣大叔大媽很快便開始使用電信號碼。

“如今的家庭中,固定電話已變得可有可無,而電視機仍然必不可少,有線電視的工作人員甚至擁有入戶安裝的機會,這就意味着國網公司擁有比電信更好的申請寬帶網絡及移動通訊網絡資質的基礎和條件。”張毅說。

儘管如此,這些政策資源目前只是“紙上大餅”。可以確定的是,在全國有線網絡體系中,地方割據,互不相通,且各自業務穩定。有不願具名的地方廣電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要想把全國擰成一股,擰得像中國移動那樣結實,至少要等五年以後”。

“各省中,湖南衛視和它的廣電傳媒就非常厲害,他們爲何要聽國網公司的?此外,廣東有線、東方有線也很生猛。如果順利拿下這些‘高地’,其他也就相對容易。但問題是,這些地方都非常強勢,而且效益很好,如果國網拿不出新的資源和業務,談何整合?”陸刃波說。

而張毅認爲,國家對於國網公司的態度或許與美國家庭智能終端的普及程度和發展情況有關。“從全球來說,發展家庭智能終端是一個趨勢,但目前很難判斷時機。中央的做法有點像天使投資人,先投個45億,讓國網公司折騰,如果時機成熟,後續可能還會有A輪、B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