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觀點-機械製造業智慧轉型的典範案例

自從德國倡議工業4.0以來,許多廠商紛紛推出相關方案或是智慧製造的軟體。圖/本報資料照片

走春時去拜訪老友、學習之旅去拜訪廠商,或一石二鳥都是極佳選項!228連假到臺南拜訪金屬加工機械製造的業者,其中一家是於3月25日接掌機械公會鳳記國際機械魏燦文董事長,下午走訪恆耀關係企業,由吳健序總經理親自接待,陪同的還有協助恆耀導入智慧製造的上博科技協理,對於棲身不顯眼工業區或廠房內的隱形冠軍,只有多一份欽佩與多一份驕傲!

臺南是汽車及零件、金屬製品(以扣件爲主)、機械設備製造三大產業的重鎮,共有超過3,600家廠商。臺南仁德以南、高雄岡山以北涵蓋臺灣九成以上扣件產值;全國前三大扣件業者,就有兩家(恆耀與三星)座落於臺南,可見此聚落的競爭力之強大。臺南億載會會長、桂盟國際吳盈進董事長以在地人身份驕傲地說「很多人都不知道,臺灣是先有扣件業,纔有中鋼。」而臺南扣件聚落中的隱形冠軍恆耀近年大步開展智慧製造,不自滿於既有成就,筆者何其有幸與同事進入秘密基地,登堂一窺其中的成功方程式,詳細瞭解傳統產業導入智慧製造的過程與帶來的轉機。

簡報中目睹吳總自己啓動虛擬機找出雲端產線的即時資料,來說明當下現場的運作情況,他熟練運用數位工具的舉動,正是新世代製造業數位轉型典範。恆耀高層對於數位化以及智慧製造推動的親力親爲,令人眼目一新與印象深刻,再次印證所有管理文獻有關轉型均須高層參與的共通經驗。同時,從吳總熟練的動作中也見證了臺灣SI業者把現場的「工人智慧」和國際大廠生產設備整合在一起,讓第一線製造現場可以免除缺工、缺師傅的憂慮。恆耀吳總說「傳統產業要轉身(脫胎換骨)並非有錢買最好的設備就可以,沒有整合好的加工現場,到處是電腦,但到處是無法管理的資訊孤島。」

自從德國倡議工業4.0以來,許多的廠商紛紛推出各種工業4.0的方案或是智慧製造的軟體,恆耀初期花了很多錢陸續建置系統、整合公司內部需求,因爲行業的Domain know-how是瓶頸,不是扣件行業的寫出來的系統就是不適用,所以公司IT部門一直維持着一支七十餘人的團隊。吉人天相,恆耀在規劃評估金屬加工所需要的系統時,經過一家國外軟體廠商的介紹,認識了國內的新創公司上博科技,幾經評估後這家在金屬加工智慧製造的專業能力,應該是具有國際級的水準,一拍即合隨後在恆耀負責金屬加工的子公司「高品精密」導入智慧製造系統。

上博系統導入至今已將近一年,除了免除了製造業最大的憂患「缺工」之外,現場也不再會因爲人員疏失或是新人不熟練造成設備撞機、導致生產停頓,目前對於恆耀最大的幫助,不是在於節省多少人力成本,而是讓恆耀可以把工人智慧留在公司內,讓系統可以把機器設備的實際產能拉上來,運用上博系統讓恆耀嘗試承接各種不同加工需求的訂單,擴大製造服務的範疇與規模。

筆者認識上博謝尚亨總經理多年,歷經臺中南屯的上博1.0、臺科大的上博2.0,謝總曾多次來逢甲大學談經營上的挑戰。今年農曆過年後,一席五個小時的長談更是感佩謝總兩年不做生意、深蹲練功與脫胎換骨的上博3.0,直到再現江湖的上博4.0推出嶄新的MOM(製造營運管理,應該是Manufacturing Operation Management之簡稱)系統,短短時間已獲工具機廠商瀧澤科技、水五金廠商橋椿(二期)、PET吹瓶機廠商銓寶、半導體封裝廠商穎崴、食品真空成型容器及生產設備廠商升威、電子產品廠商町洋的青睞導入。

決策者對於新興領域裹足不前,往往受限於執行路徑的模糊,倘若有具體可行的策略,老闆的衝勁絕對毋庸置疑!具體可行有賴清晰的遠景、上手的工具與配適的組織人力之間的合作無間,目的至有一個:將本求利。營運效能在導入智慧製造時,目的性可能比工具性具有更強的說服力,因此,上博媽媽(MOM)孵育、呵護着臺灣企業的智慧製造,着重產業的營運績效,絕不僅在於展現技術的火力而已,而是競爭的火力全開,纔能有效說服老闆從事所費不貲的投資,也對臺灣產業與社會做出具體貢獻。而上博5.0正在加速服務導向架構(SOA)與實現訂閱制模式,盼能提供中小企業更親民的CP值。智慧製造國家隊正隱約成形中,有賴更多夥伴一起上平臺、打羣架、賺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