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人帶路隱藏美食!清朝就有的「油蔥芋泥」鹹甜超特別
▲「小塹有約」北門從大同108舊城基地或「或者工藝櫥窗」作爲起點。(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記者彭懷玉/新竹報導、攝影
許多人知道臺南是臺灣古都,但說到北臺灣最早開發的城市,不得不提到新竹市!短短一平方公里內的舊城區內,保有全臺密度最高的古蹟和歷史建築,深入竹塹城的血脈,才發現原來在地隱藏版玩法可以這樣安排,無論從美食麪:鴨肉面、摃丸、油蔥芋泥,到文化面:二手書店、東門市場、黑金町鐵道、老屋改造,都能發現經過300年流轉,竹塹城始終散發着無窮魅力。
▲《風城味兒》作者李元璋老師及竹茂行老闆正在介紹大同電鍋也適用的竹製蒸籠。(圖/記者彭懷玉攝,以下皆同)
市府城銷處以東、南、西、北將新竹舊城區分爲四條路線,由《風城味兒》作者李元璋老師及「見域工作室」王昱登帶路,分別以兩小時的散步路線,帶民衆深度認識新竹,包含必吃的庶民美食「鴨肉面」、「摃丸」都有故事,想要深度領略一個城市的文化,跟着達人走一定有所收穫。
▲沿着「屎溝巷」走進百年曆史的竹茂行。
竹茂行新竹市散步小旅行「小塹有約」四條路線中,北門的部分,從大同108舊城基地或工藝櫥窗作爲起點,沿着舊名「屎溝巷」走進百年曆史的竹茂行,這裡保留過去客家人、原住民捕魚器具,還有大同電鍋也適用的竹製蒸籠,除了可窺見過去人生活的點滴,若知道用途,也能在古早器皿中迸發新創意。
▲客家人、原住民捕魚器具。
▲開業已81年的進益摃丸以文化館的方式,讓民衆瞭解摃丸生平。
進益摃丸摃丸是新竹必吃美食之一,但你知道摃丸爲何用「摃」嗎?摃丸除了象徵着用木棒「摃」碎豬肉,另外也有進貢的意思。其中,開業已81年的進益摃丸以黑豬肉後腿製作,湯頭用大骨熬成,加上蘿蔔增添鮮度,10多分鐘熬煮即可入口,在店內能瞭解摃丸的文化起源,也可體驗手作摃丸的樂趣。
▲▼在店內能瞭解摃丸的文化起源,也可體驗手作摃丸的樂趣。
▲▼享譽盛名的「鴨肉許」,必吃包含煙燻鴨肉配小黃瓜、炒鴨腸、鴨翅膀、鴨血等。
鴨肉許必吃美食還少不了鴨肉面!李元璋老師表示,鴨肉面考古應爲民國光復後,最早一間起源於建國公園旁的夜市,從當歸鴨肉面線開始,發展成一般鴨油做出的鴨肉面,後來由一位鹿港來的許先生做出別出心裁的鴨肉料理,就是後來享譽盛名的「鴨肉許」,必吃包含煙燻鴨肉配小黃瓜、炒鴨腸、鴨翅膀、鴨血等,滋味濃郁鮮甜,令人齒頰留香、回味無窮。
葉大粒粉圓喜歡芋頭的人注意,葉大粒粉圓有「油蔥芋泥」,這道起源於清朝的典型新竹名產,在甜甜的芋泥中加了少許油蔥,中和芋泥的甜膩,剛好形成反襯,在新竹九降風吹起後,芋頭的滋味更甜美,只有在這裡吃得到。另外Q彈的粉圓冰也是必點招牌,加了香蕉水增添古早味。
▲甜甜的芋泥中加了少許油蔥,中和芋泥的甜膩,相當特別,但要小心燙口。
▲Q彈的粉圓冰,加了香蕉水增添古早味。
舊城西區則將老屋進行串聯,包括玫瑰色二手書店、新村小商號、西門挹爽門、蜂蜜大王、彭成真餅舖、小羅賓的廚房、暗室微光、江山藝改所、一百種味道等,也都是行旅會走到的隱藏版景點,會在下一篇介紹。
▲新竹小旅行「小塹有約」以東、南、西、北將新竹舊城區分爲四條路線。
另外,南門則能瞭解黑金町鐵道文化,從火車頭經過的村落及百年新竹車站爲主軸,再帶到竹科園區新貴愛用的丸竹化妝品、源珍醬油及竹蓮香餅舖、下竹樹屋等,舊城東區則提供實境遊戲,可到東門市場找浩南,品嚐異國美食,併到東門迎曦城及周邊古蹟羣。4條路線一共8小時,從舌尖上的美味一併深入竹塹城的文化脈絡,小旅行從即日起到10月20日爲止,有興趣民衆可至小塹有約粉專瞭解詳情。
►不再眷戀青春,因爲我持續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