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拯救”大衆,大衆“送炭”小鵬

導語

Introduction

一場各取所需的“雙贏”。

作者丨崔力文

責編丨羅 超

編輯丨靳鵬輝

“炸了,真的炸了!”

“誰能想到,它倆能達成合作。”

“不得不感嘆,保密工作做的真好。”

絕不是杜撰,以上幾句由衷的感嘆,就出現在昨晚我朋友圈的諸多評論中。至於起因,相信大家已經非常熟知:大衆“入股”小鵬。

是的,你沒有聽錯,一邊是歷經近百年沉澱的德國傳統豪強,一邊是成立不足十年的中國新造車,怎麼看都是毫不相干的兩股勢力,竟然破天荒的打破“結界”選擇牽手。

從具體的協議內容來看,大衆汽車品牌與小鵬汽車達成技術框架協議。在合作的初期階段,雙方計劃面向中國的中型車市場,共同開發兩款大衆汽車品牌的電動車型。

這兩款專屬於中國市場的新車將補充基於MEB平臺的產品組合,並計劃於2026年走向市場。

作爲這一緊密、長期戰略合作的一部分,大衆汽車集團將向小鵬汽車增資約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0億元),以每ADS15美元的價格收購小鵬汽車約4.99%的股權。

交易完成後,大衆汽車集團將獲得一個小鵬汽車董事會觀察員席位。

另外,大衆汽車集團方面透露,新近成立的大衆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將成爲小鵬汽車在開發領域的合作伙伴。

這一科技公司彙集研發、創新及採購功能,是大衆汽車集團除沃爾夫斯堡外最大的研發基地,未來將有超過2000名研發及採購專家開展全新智能網聯電動車型的相關工作。

至此,恰恰受到上述利好的推動,小鵬美股股價開盤即暴漲,一路飄紅。毫無疑問,資本市場給予了它最正向的反饋。

對於這次略顯突然的官宣,何小鵬同樣第一時間進行了迴應,“說到努力做到是最基礎的品質,我期待大和小的攜手,將最好的技術,最好的產品,最好的品牌帶到全球。”

殊不知,在聽到這樣的表述後,不乏有網友調侃道:“大衆+小鵬=大鵬。”從中儼然能夠感受到,那種見證歷史的欣慰與喜悅。

相比之下,作爲更爲理性的旁觀者,接下來的篇幅想要探究與剖析,二者達成合作的背後。實際上,可以分成三個板塊。

首先,站在小鵬汽車的角度。

衆所周知進入2023年以來,礙於種種原因,這家中國新造車的處境可以說非常糟糕,最近剛剛因爲小鵬G6的熱銷,才漸漸有了回暖的趨勢。

在此過程中,結合財務數據,明顯能夠發現其賬面上現存的資金儲備,雖然還未到捉襟見肘的地步,但也絕對算不上特別充沛。

對於小鵬汽車來說,中國車市愈發競爭慘烈就是不爭的事實,“燒錢造車”的局面也將維繫不知多長時間,所以最大限度保證“糧草”的持續充沛,則是拋給它必須解決的難題。

好在,昨天收穫的7億美元,儼然成爲了階段性的答案。更爲重要的是,藉此契機,這家中國新勢力造車也重獲了終端對於它的信心。

其次,站在大衆汽車集團的角度。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程,其在華共交付新車145.19萬輛,不僅沒有上漲,還出現了1.2%的跌幅,而這也讓中國市場成爲其在全球唯一出現下滑的細分板塊。

究其根本原因,新能源轉型的乏力、ID.系列的潰敗,無疑難逃其咎。而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重要領域,更是和頭部梯隊的領跑者差距巨大。推出的幾款純電車型,完全沒有任何的吸引力,最終只能依靠價格優惠賠本賺吆喝。

不過,稍感慶幸的是,這頭艱難轉身的“大象”,慢慢認識到了自身存在的“頑疾”,並且展現出了想要進行鍼對治療的決心。從之前與地平線成立合資公司,到一舉拿下國軒高科,再到昨晚官宣入股小鵬汽車。

顯然,放低身段的大衆汽車集團懂得了:“進入一條全新賽道,玩法與規則都大不相同。因此,與其苦苦掙扎、埋頭亂撞,不如將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而把自己的資源與精力,放在更擅長的地方。”

就像負責中國區業務的管理董事貝瑞德提及的那樣:“與本土夥伴的合作是我們‘在中國,爲中國’戰略的重要基石。我們正在加速拓展本土電動汽車產品組合,同時爲下一步的創新變革做好準備。”

隨後,他也補充道:“與小鵬汽車的攜手,讓我們在中國的關鍵技術領域有了另一個強有力的合作伙伴。在競爭激烈、充滿活力的市場環境中,我們將合作方的核心競爭力結合在一起,從而創造協同效應,更快地向市場推出符合中國客戶獨特需求的新產品。同時,我們還能優化合作各方的開發和採購成本。”

更簡單來說,未到病入膏肓程度的大衆汽車集團,不想眼睜睜看着中國車市這塊誘人的“蛋糕”被瓜分殆盡,所以必須想盡辦法利用一些手段,掙脫身上那層厚厚的枷鎖進行自救。

至於祭出種種操作後的療效究竟如何,只能耐心等待時間的反饋。

寫到這裡,做一個小小的總結:“今天文章主角們的牽手,更像是一場各取所需、互相拯救。”

最後,想要站在中國汽車工業的角度。

實際上,經歷了4月的上海車展,相信大家都有一種感覺:“大人,時代變了。”尤其是當看到合資品牌的手足無措,以及自主品牌的瘋狂內卷。這一次是誰掌握了主動權與定義權,瞬間變得一目瞭然。

從彼時開始,隨着新能源轉型浪潮的愈演愈烈,中國車市由量變引發質變的“火花”正在逐漸成型。昨晚,大衆汽車集團入股小鵬汽車,完全可以視爲就此爆燃的最好證明。

必須承認的是,前者也給所有合資品牌打了個樣。想要在中國車市繼續分羹,選擇優質的自主品牌進行“牽手”,可能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相反,如果繼續麻木不仁、高高在上,最終只能摔得頭破血流。

當然,如果說過往多年間的中國汽車工業,更多需要依靠外來技術輸出不斷滾滾向前,那麼從現在開始儼然進入到嶄新一頁。

這場勝利,無疑屬於大家。

|崔力文|

愛車如命,

更愛電動汽車的小編一枚~

THE END

微信號|iAUTO2010

中國技術出手,跨國車企低頭

越野SUV的“殘酷”春天

中國汽車出海新格局 | 卷至半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