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乾祥專欄-關注拜登新政對金融市場影響

3月31日美國總統拜登在匹茲堡宣佈爲期8年、規模逾2.25兆美元基礎建設計劃內容,該計劃加上正在實施的1.9兆美元經濟紓困方案,和將於4月發佈的另一項2兆美元刺激經濟方案,使拜登的經濟計劃總額超過6兆美元,規模超出市場預期,同時規畫企業所得稅稅率從21%提高至28%,以支應政府支出。

拜登的基建方案重點歸納如下:首先是6,210億美元投入交通運輸基礎建設,包括改造橋樑、道路、公共運輸、港口與機場等,並將投入1,740億美元用於電動車發展,包括建造50萬個電動車充電站。其次是投資5,800億美元在振興美國製造業,確保美國供應鏈安全,其中的重點在於半導體制造及全國實驗室的研究能力,並且對於科技進行更多的人才培訓和研發投入。

第三是耗資6,500億美元,改善飲用水設施、擴大寬頻使用與更新電網並建設社會住宅、翻修聯邦建築及學校、醫院整修。最後是4,000億美元用作健康醫療福利照顧,強化健康醫療護理環境,對少數族羣降低學費並推動醫療照護措施,提撥資金投入托育和照顧高齡者與殘障人士。爲籌措這些計劃的資金,拜登政府計劃將公司稅率由21%提高至28%、跨國公司外國收入最低稅率由10.5%增至21%,並將取消石化燃料業優惠稅率。

民主黨向來偏好凱因斯經濟學,若從以凱因斯經濟學發展出來的IS-LM-BP經濟模型來看,在遭受重大疫情衝擊,經濟嚴重衰退時期,單靠擴張性貨幣政策弱勢美元,並無法有效提升美國經濟成長腳步,關鍵原因就在於整體實質需求並未提升。拜登希望透過政府大舉投資,帶動實體經濟需求,並且藉此改善美國經濟基礎環境,重新提振美國的經濟競爭力

然而在大力推動政府投資基礎建設之際,貨幣政策如不能保持持續擴張,將可能造成利率物價上揚、美元走強,反而影響其經濟復甦力道,因此Fed近期不斷重申2023年前不會改變寬鬆貨幣政策的道理也就在此。

加上去年爲因應疫情變化,大筆紓困方案不斷推出,美國財政收支赤字超過3兆美元,美國公債增加逾4.5兆美元,現在美國累計公共債務餘額已突破28兆美元,是其GDP的130%,達到歷史新高。Fed面對龐大的公債,勢必得維持低利率政策,一旦利率陡升將可能造成美國財政的崩塌。可預期短中期Fed的貨幣政策仍將維持一定程度的寬鬆,低利率或將成爲常態,除非通膨失控,殖利率陡升,那將會是金融市場的重大風險

在這樣的政策思維下,債券收益率仍將偏低,而低波動的成熟型股票將可能部分取代債券,成爲市場投資賺取殖利率的標的。從這個角度來看,股票的合理本益比由過往的15~20倍提升到20~25倍,而成長型股票本益比將會更高。不過也必須留意,拜登政府爲推動龐大的基礎建設投資,將調高企業所得稅及跨國公司外國收入最低稅率,由10.5%增至21%,未來可能進一步課徵富人稅。

前總統川普將企業稅率從35%調降到現行的21%,拜登新政等於將川普執政時期減稅規模削減一半。根據華爾街投行預測,如果拜登加稅計劃原封不動通過,S&P500上市公司的每股盈利在明年會下降9%,這個影響或將成爲未來股市的波動風險。

產業面的角度來解讀拜登新政,可將拜登的基礎建設計劃概分爲傳統基礎建設、科技基礎建設、綠能環保、醫療照護等四大主軸。與臺灣產業關聯性較高的是前三項,其中傳統基礎建設將帶動鋼鐵、水泥及工業機具的需求,不僅對改善全球供需有一定助益,對於臺灣鋼鐵產業出口也有幫助;科技基礎建設則是帶動對寬頻網路、基地臺設備網路通訊商機與對半導體晶片的需求,臺灣在半導體及網通設備原本就已具備國際競爭力,美國推動科技基礎建設對臺灣相關廠商而言將是相當大的商機;另綠能環保中的電動車、充電站本就是未來五到十年全球的大趨勢,美國加速投入也將提供臺灣的汽車電子產業進一步成長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