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美國金融政策變動及對國際市場的影響

華爾街專家認爲美財長葉倫連出三道金牌,是引導市場出現變化的關鍵。圖/美聯社

受美國聯準會(Fed)持續升息而表現疲弱的長天期債券,近日出現了反轉跡象,由於Fed在11月初的決策會議未再升息,也激勵美股三大指數在該周均大漲超過5%,創下一年來的單週最佳表現,而股債同步繳出亮眼成績之際,一直維持強勢的美元指數則翻轉向下。股匯債三大金融市場相互連動此消彼漲,影響經濟大環境的因素亦有所變動,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精彩可期,對來年市場的影響更應密切關注。

負責Fed利率決策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在11月初例會決定維持利率不變,符合市場的預期,但主席鮑爾對此波升息是否大功告成,則不願鬆口,措辭中,仍強調對通膨感到擔憂,也不排除進一步升息。此話一出,如按經驗判讀,長天期美債價格應會走跌,但結果卻是翻揚,顯然在Fed的利率決策之外,出現了超出不同於以往運作模式的新規律,正在左右這個市場。

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市場上一派看法認爲,FOMC政策聲明提及的「金融情勢緊縮將壓抑經濟」,可視爲Fed釋放沒有必要再升息的訊號,才導致市場翻轉。但此一解釋,比較稍後鮑爾的談話內容並不一致,他認爲,金融緊縮還需要再維持一段時間,關於利率動向的說法也依舊雲山霧罩。於是華爾街專家嘗試尋找其他的答案,並注意到同一天財長葉倫連出的三道金牌,應是引導市場出現變化的關鍵所在。

這位曾擔任過Fed主席的財長,直接從債券的數量上着手,一來把即將發行的較長期公債標售額度縮減,二來宣佈規劃中的10年期與30年期公債發行額度,也予以減少。最後再釋放新一波債券的發行,將於明年2月完成不會再拖的訊息,澆熄市場持續提高標售額度的預期。

從結果來看,葉倫行動的影響力更勝於鮑爾談話的內容,牽動殖利率變化的政策原因,也從Fed的利率決策移轉到財政部發債數量調控上。以最具指標性的10年期公債殖利率來看,在葉倫三招公佈後的首日,即從上探5%高點被快速壓低,接近短期市場穩定訊號的4.8%以下位置,到11月7日已至4.65%上下。

其實上次FOMC會議之後官員的談話,由債券數量的調整取代價格的引導模式,已有跡可循,再由本次財政部的神操作來看,發債計劃的方式與規模,對殖利率影響相當明顯,很有可能成爲未來一段時間內美國貨幣政策的主流,值得留意。

我們也觀察到,美國政府對於金融商品干預期限有所調整,新出爐的做法偏向短年期債券乃至國庫券操作,爲政府財政的主要工具。研判一要「維穩」長天期金融市場的安定,二則顯示當前美國政府債臺高築,聯邦政府各式各樣債務總額在9月中旬已超過33兆美元,違約風險大增之際,改採機動性強的「以短支長」方式,更符合現況,應也有助於緩解長短天期利率倒掛的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政府針對美債部位「流量」進行調整,兩大美債持有國中國與日本,也針對其握有的美債部位進行「存量」的修正。根據美國財政部的統計,2022年底所有外國央行持有美債的規模,相較上一年底,減少了4,300億美元或6%,光中日兩國合計,就約佔4,000億美元;此情況延續到今年,剛完成的統計顯示,至8月止中國依舊以每月超過百億美元的規模拋售美債,日本近三個月雖轉增持但幅度有限。

而兩大美債持有國之所以持續拋售部位,穩定匯率應是主要的原因。由於自去年起美元升息利率居高不下,國際資金趨之若鶩加速移轉,導致美元獨強而其他主要國家貨幣疲弱。

爲了穩定金融,自去年以來,各國央行都承受在外匯市場拉擡本幣的壓力。以日本來說,美元對日圓匯價衝上140、向150關口進逼時,日本銀行均公開宣示穩匯的決心,而要避免日圓走貶,在匯市干預所需的美元部位相當龐大,正好日本爲持有美債最多的國家,透過調節美債換取美元,應是合適也合理的選項之一。

同樣的操作也適用於中國,且情況更形複雜。以香港爲主的人民幣離岸市場承壓最嚴重,因爲除了與所有非美貨幣一樣,要面對強勢美元來勢洶洶之外,打着去美元化交易旗號,中國與南美多國採取本幣進行貿易,但許多國家的外貿企業將到手的大量人民幣,透過香港金融市場兌爲美元,不只離岸市場窮於應付,連動到在岸市場的人民幣同樣易貶難升。在這種情況下,人民銀行恐怕還會持續「調節」美債存量以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