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育,撐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杆洞鄉黨鳩村烏英苗寨,支教教師指導學生寫作業。 新華社發

新餘市首個鄉村中學――水北中學科技館。廖海金攝/光明圖片

支教大學生與鄉村少年宮的孩子們一起玩遊戲。丁根厚攝/光明圖片

教育沙龍】

主持人

本報記者 杜冰

嘉 賓:

東北師範大學教授 鄔志輝

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 王春光

廣西師範大學教授 楊茂慶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劉長海

西南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師 顧靜

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目前,鄉村教育仍是現代化建設中的短板。鄉村教育該如何改變現狀,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真正成爲鄉村振興的重要支點,在日前舉行的第二屆《教育研究》論壇上,專家學者對此進行了探討。

教育是鄉村振興的智力基礎

主持人:鄉村教育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鄉村教育與鄉村振興是一個什麼關係?

鄔志輝:鄉村教育具有城鄉社會價值。鄉村教育不只是鄉村的教育,更是我們“共同的教育”。換句話說,城鄉教育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城市教育並不僅是城市人的教育,也是鄉村人的教育;鄉村教育不僅是鄉村人的教育,也是城市人的教育。城市人和鄉村人共在一片藍天下、擁有共同的祖國。對城市而言,鄉村教育有助於提升鄉村人口的人力資本質量,鄉村人的升級有助於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有助於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有助於實現經濟長期繁榮,有助於加速人的城市化和提升城市化的質量。對鄉村而言,鄉村是一個有機的社會功能體,沒有學校的鄉村是殘缺的和不完整的。學校是鄉村地區適宜居住的重要標誌,是吸引城市人到鄉村創業和進城務工人員返鄉就業的穩定器,是社會穩定的安全閥。朗朗讀書聲是村民生活的意義座標,藉助鄉村空間的自然和社會資源,鄉村教育不僅有助於在鄉村兒童的心中種下生態意識的種子,而且有助於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助力鄉風文明,有助於推進現代有機生態農業和維護國家糧食安全。

鄉村教育有助於豐富鄉村兒童的精神世界,重塑和再造鄉村人的社會生命,促進鄉村兒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鄉村教育有質量不僅能夠吸引人口迴流,而且有助於增加鄉村人對知識的終生渴望和對學習的持續熱情,有助於他們繼續在學校教育系統走下去,而且無論是求學還是務工,都能保持一種持續不斷的學習態度,成爲終身學習社會的主人。

王春光:目前的鄉村教育起不到爲鄉村振興留住和吸引人才的作用,這樣的教育只是爲培養人才打基礎。真正能提供人才的教育是高中(含職業教育)及以上教育。在高中及以上教育中爲農教育比較少,特別是缺少爲農職業教育。當然即使是爲農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並不一定願意到農村發展,需要相應的政策支持,包括人才獎勵政策、創業支持政策、發展和成長體制、風險防範政策和體制等。

鄔志輝:教育是鄉村振興的智力基礎。這裡的教育不只是鄉村教育,更包括城市教育。也就是說,不能只讓鄉村教育爲鄉村振興服務,城市教育也要爲鄉村振興服務,毋寧說,城市教育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當然,鄉村教育更是責無旁貸。鄉村教育要服務於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目的,就應該在鄉村兒童的心中種下科學的、生態的、文化的和生計的種子,成爲鄉村振興行動中的小科學家、小衛士、小鄉賢、小記者、小建設者,並在鄉村振興的建設熱潮中培育自身的綜合素養

創造現代化的鄉村教育需要打好組合拳

主持人:鄉村教育在教育的整體規劃發展中不應被弱化、邊緣化和矮化。我們該如何用好鄉村教育,以此來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繼而實現鄉村教育現代化?

鄔志輝:當鄉村教育遇上城鎮化時,確實爲鄉村教育發展帶來了新的嚴峻挑戰。當前鄉村教育也確實面臨教育質量低下、學生認同危機、教師身份迷失等問題。我認爲,鄉村教育發展的基本方向是探索低成本、可複製、有特色、高成效、能持續、生態化的鄉村教育道路,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學習獲得感、幸福感、力量感,讓農村學生甚至農村人的思想和行爲發生積極的改變。

鄉村教育在資源要素上不如城市,但我們同時要看到,鄉村有着城市無法比擬的獨特的教育資源,比如鄉村的自然條件、生態環境、社會文化、生活機會、產業特徵、生產條件等,這些都可以成爲鄉村兒童學習和發展的機會,關鍵是我們要確立以問題爲導向、以項目爲抓手的探究式、合作式、參與式學習方式,讓學校與社區緊密聯合起來,共同實現既現代又田園的在地化教育,共同來教育我們自己的孩子。只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就可以創造一個現代化的鄉村教育。

鄉村教育不能單兵獨進,必須與鄉村社會基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一同建設。目前,鄉村社會的道路交通、醫療衛生、信息服務等公共基礎設施是比較落後的,較難吸引人才進入鄉村。如果這些方面改善了,城鄉差別縮小了,我相信鄉村獨特的生活樣態、居住方式、生態環境等會吸引更多的人,鄉村的未來是有希望的,鄉村振興是有希望的,鄉村教育也是有希望的。只要鄉村教育辦好了,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就不是夢想。

激發更多人投身鄉村教育的情懷

主持人:我國現階段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困境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我們該如何改變和完善?

劉長海:一是鄉村學校師資配備缺口大,外語、藝體類師資嚴重匱乏。譬如,某完小現有學生291名,教師10名,師生比明顯低於國家規定標準。二是鄉村教師工作負擔重,辦公條件有待改善。多所學校的教師表示,由於小學師資緊缺,很多教師要獨自承擔一個班的全部課程。“一個年級組只有一臺辦公電腦,20個教師同時使用”;“教室、辦公室的電腦和多媒體設備老化,大多不能用”。有教師認爲學校的居住條件有待改善,“教師宿舍沒有自來水,大家只能提水上樓洗漱”。三是教師專業發展機會不足,專業素養有待提升。很多教師強烈期望有更多的專業學習機會,認爲自己“視野較窄,與外界碰撞少,走出去的機會太少”。

鄔志輝:當前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難題有二:一是優秀教師吸引難,二是教學方式變革難。增加教師工資待遇非常重要,除了這個之外,我現在強調兩個大的方面:一是儘快改變鄉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建設,這不是教育的問題,但對鄉村教師吸引越來越重要。二是改變教師傳統的教學方式,鼓勵探索現代田園的教育教學方式。這個同樣是困難的,因爲沒有經驗可循,需要鄉村教師進行創新性的探索。

在確保鄉村基本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將來鄉村教師要加強定向培養。同時要對在校師範生進行鄉村情懷的教育。青年人有激情和熱情,也有責任和擔當,要讓在鄉村做教師成爲人一生最重要的情感體驗。當然,是否一生在鄉村當教師應該是他們自主的選擇,哪怕是工作3-5年時間,同樣值得尊敬。

顧靜:堅持教師本土培養。鄉村教師發展要根植於中國鄉村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教師隊伍的培養要加強鄉村教師的本土培養。除了重視鄉村教師的定向培養,還要創新鄉村教師補充政策,如“鄉村小學全科教師公費定向培養”“鄉村基礎教育碩士定向培養”等。要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重視鄉村教師的鄉土之情的文化繼承,鄉村建設的振興也是鄉村教育的復興。強化鄉村教師熱愛家鄉、融入鄉村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教育理想情懷。

劉長海:建議花大力氣補充鄉村教師數量,加強小學英語、藝體學科教師配備。深度拓展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機會,提升教師業務能力。

主持人:在推進鄉村教育過程中,如何加強價值觀教育和文化教育?

楊茂慶:在鄉村現代化轉型的過程中,鄉村兒童價值觀教育出現了兒童認知偏差、忽略身體實踐及鄉土文化氣息弱化等問題。作爲鄉村兒童價值觀教育困境的破壁機,緊扣“認知”“身體”和“文化環境”,遵循兒童認知規律,共促鄉村兒童價值觀教育一體化發展;聚焦身體體驗,加強鄉村兒童價值觀教育身心融合;喚醒鄉村文化,賦予鄉村兒童價值觀教育鄉土文化意蘊。

鄔志輝: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芝加哥大學的赫克曼(James J.Heckman)教授經過30年的追蹤調查證實,教育兩極分化的根源在於兒童時期,而決定孩子成長的關鍵性因素是早期成長環境,學前教育對於兒童的發展,諸如學習能力、社交能力、經濟收入和減少犯罪具有驚人的影響力。因此,抓好鄉村兒童的“開端教育”至關重要,而母親在兒童早期教育中的關鍵地位是無可替代的,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

主持人:如何讓城市教育和鄉村教育有機融合起來,促進更多的人投身鄉村教育?

鄔志輝:鄉村是我們共同的鄉村,無論城市人還是農村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建設好我們的鄉村。現在來看,城市教育對鄉村生態保護、優秀文化傳承、鄉村社會價值、國家糧食安全等重要價值的認識是不到位的,同樣城市人對鄉村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認識也是欠缺的。真正實現鄉村教育振興離不開城市的支持和反哺,就像真正引領中國革命事業取得成功的是有知識和文化的人一樣,真正能促進鄉村振興的同樣離不開有知識文化的人。在這方面,城市具有先天的優勢,因而自然也就承擔了更大的責任。我們要喚醒鄉村人建設家鄉的自覺,更要喚醒城市人建設鄉村的自覺。

鄉村振興是一個長期的任務,而且一定會遇到艱難困苦,因此需要幾代人來共同努力。因此,鄉村振興必須先在理念上、認識上求得認同,這是前提和基礎。然而,現在遇到的最大困難是,在城鄉機會和收益不平等的背景下,鄉村社會一些人選擇“逃避”甚至“逃離”,不僅如此,甚至有的專家學者也部分認同這些現象:農民、農業、農村雖有很大改善,但和城市比畢竟仍有差距,我們爲什麼要讓農村人留在鄉村?“家”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即使再貧窮,我也要對之抱有深沉的愛,並將這種愛轉化爲建設家鄉的力量。要建設好家鄉就必須持續不斷地學習。所以,鄉村教育的目的不是爲了逃離貧困的家鄉,而是爲了家鄉逃離貧困――教育的目的是爲了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杜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