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水溫期 養殖戶要注意水質及細菌性疾病
▲烏魚分養搬池受傷造成體表潰瘍,引起細菌性疾病感染。(圖/臺南動保處提供)
近期時序將進入夏季高水溫期,養殖過程中,可能出現養殖池水藻類大量生長及水中氨、亞硝酸濃度過高等水質問題,並在高溫下繼發細菌性感染,造成極大的死亡,爲養殖戶帶來沉重的經濟損失,臺南市動保處提醒,夏季高水溫期間,養殖場應慎防水質惡化繼發的細菌性疾病。
細菌性的魚病爲養殖生產上的關鍵所在,如鏈球菌症(Streptococcosis)、產氣單胞菌症(Aeromonad infection)及弧菌症(Vibriosis)等,皆會在短時間內導致魚只大量死亡。動保處建議,高水溫夏季期間,要增加觀察魚只攝食情況的頻度,必要時須送檢診斷用藥,以降低經濟損失。
以烏魚的細菌性疾病爲例:常見爲鏈球菌症及奴卡氏菌症(Nocardiosis),前者多發生於水溫高季節時期,水中細菌量大增,造成急性爆發性的感染及死亡。而奴卡氏菌症常發生於魚羣分養搬移後,若搬運作業流程稍有疏失,造成魚體受傷及緊迫,在高溫細菌繁殖下如未加強消毒工作,會導致體表傷口潮紅、潰瘍,嚴重時呈現脊柱彎曲畸形的病徵。
動保處提醒,當天氣不穩定或水溫逐漸升高時,發現魚只死亡量增加,爲了降低魚只疾病所引致的損失必須採取妥善的預防措施,如魚只需分羣搬運,搬運過程宜快速溫和,建議在早晨操作以減少緊迫,並加強消毒作業,使用碘劑或四級胺可有效減少水中的病原,防止水質變壞和增強養殖魚類的抗病能力。
另外,夏季高溫時需注意飼養密度,其放養魚量爲每立方公尺在1.3公斤以下爲宜,平日給予適當的投餌量,並加深養殖池水深,還可緩和水溫及鹽度的變化。最重要的是做好強化水質管理及檢測工作,水質惡化時,立即投予沸石粉或活性碳改善水質,配合定期添加益生菌 (如:硝化菌或光合菌)改善及維護水質。若有發病魚只應送檢,於使用藥物前檢測藥物敏感性試驗,給予有效治療之藥物。
▲魚只異常時請立即送檢,由獸醫師診斷。(圖/臺南動保處提供)
動保處於週一至週五在新營及中西區忠義辦公室提供魚病檢診及水質檢測,另於每週二、四上午9時至12時於北門水產動物疾病檢驗中心駐診,並以定點方式,派遣水產動物行動診療車提供安南區水產動物疾病檢診與水質檢驗相關服務(每週一上午9時至12時於城西里活動中心『城西街3段431號』及每週三於四草裡活動中心『大衆路656號』),歡迎多加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