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戰後北京還有王牌 專家警告:電動車生產命脈被掐住

稀土戰之後,北京當局還掌握鈷礦的生產,這導致電動車生產的電池來源,恐被大陸掐住。(圖/美聯社

陸美貿易戰爆發後,雙方科技產業競爭下,從半導體生產供應資源搶奪,甚至是國防戰略物資的稀土資源之爭,都成爲媒體輿論焦點澳洲稀土供應商Lynas與德州廠商Blue Line Corporation於2019年簽署合作備忘錄(MOU),試圖建立不依賴大陸方面稀土供應。最新消息指出,電動車鋰離子電池材料之一的鈷金屬,恐怕也會成爲北京當局制裁他國的手段

韓國先驅報報導剛果生產的鈷礦在2019年佔7成比重高居全球之冠,而且當中14家採礦商,有就8家爲陸資把持,佔該國產能約一半。也就是說,北京當局能掌握約全球6成鈷礦供應量,不僅如此,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2019年報告提及,全球有超過8成的鈷礦來自大陸市場提煉。

諮詢公司 Energy Brainpool指出,北京當局對鈷礦的霸權,在近年來導致價格上漲與材料供應風險,2020年鈷價每噸爲31,419 美元,截至2021年4月1日,價格飆升59.5%、達5萬美元關卡之上,目前鈷礦仍是賣方市場,而不是以需求爲導向,直至2026年前,全球鈷需求量將增至22.5萬噸,但是產量只會增至22.21萬噸,這讓北京當局可以調控市場,並選擇優先出貨對象

南韓業界對此表示擔憂,大陸可以優先供應給寧德時代比亞生產電動車電池,將打壓LG Energy Solution、Samsung SDI、SK Innovation等南韓電池製造商

專家認爲,北京當局恐怕會拿鈷礦當作威脅手段,一如2010年大陸限制出貨給日本稀土資源的事件,要是南韓在半導體產業戰略、陸美貿易戰選擇站在美國,大陸可能緊縮鈷礦供給,當成制裁南韓經濟的手段。

南韓政府曾在2016年與美國部署薩德飛彈防禦系統(THAAD),北京當局制裁,下令大陸電動車若採用南韓製造的電池,將無法獲得補助,導致大批大陸車廠終止與南韓電池業者合約,導致南韓痛失全球最大電動車市場的地位。不過,專家認爲,北京當局目前在晶片荒的效應下,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制裁南韓,以免損人傷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