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其實真的挺帥的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吳曉東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1年01月12日 09 版)

華彩少年亮相

劉豐在《上線吧!華彩少年》節目

掃一掃 看視頻

從全球5萬多報名者中選出的35位95後“華彩少年”,個個身懷絕技。

——————————

《上線吧!華彩少年》的舞臺上,22歲的劉豐懷抱大三絃兒,彈唱着一首32年前的老歌

不說那 天壇的明月 北海的風

蘆溝橋的獅子 潭柘寺的鬆

唱不夠那紅牆碧瓦的太和殿

道不盡那十里長街臥彩虹

……

首戲經典故鄉北京》,當年被李谷一唱紅大街小巷,今天被劉豐原創性地加入流行風格的三絃兒演奏段落,濃濃的老北京風情不減,又多了份穿梭於千年古都的灑脫。更讓人驚喜的是,在京劇行當裡本來用於伴奏、鮮在臺前示人的三絃兒,這次也被帶到舞臺的聚光燈下,當了一回主角。

就讀於中國戲曲學院的劉豐,14歲開始學習三絃兒,至今已經8年了。他手裡的大三絃兒是起源於秦代的古老彈撥樂器,音色柔和、委婉、含蓄,是北方大鼓書、蘇州評彈等傳統曲藝的標配,但今天很多人已經不認識了。

“其實我真的挺擔心的,中國的這些傳統樂器和民族音樂,會被一些人遺忘。”劉豐說,自己參加這個節目的初衷,是在舞臺上表達對傳統藝術的熱愛,堅持傳承中國傳統藝術,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喜愛。

央視推出的首檔國風少年創演節目《上線吧!華彩少年》,2020年歲末終於揭開神秘面紗。第一期選手們初次亮相,每個人的創新姿態都刷爆了存在感:

參演過多部音樂劇黃子弘凡,演繹了一首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中國西北部的民歌——花兒,在一片嗩吶聲的質樸山歌裡融入了現代流行的“人聲”音樂元素,爲傳統民歌藝術注入新鮮血液;曾以京劇唱腔改編《青花瓷》在抖音走紅的張曉涵,這次把京劇唱段《打虎上山》加入了時下流行的說唱元素,讓街頭文化與穿越百年的梨園之聲鏗鏘和諧;卞子嚴則將現代R&B音樂和中國傳統詩詞相結合,以21世紀年輕人的思維重新演繹詩仙李白的《贈汪倫》,一把吉他彈唱出飄逸灑脫,也暗藏了俏皮時尚的少年氣……

從全球5萬多報名者中選出的35位95後“華彩少年”,個個身懷絕技。他們依託於歌舞、戲曲、民族器樂、曲藝等多種表演形式,在創作中融入自身對國風的創新,舞臺上呈現的“華彩時刻”令人驚豔。“這些優秀少年集結成一個小的縮影,代表喜歡和擁抱中國傳統文化的年輕人的縮影。”《上線吧!華彩少年》總導演周聰說。

“不是穿漢服,彈古琴,或是扎個古裝頭,就是‘國風’了。”節目上線官、京劇表演藝術家王佩瑜坦言,對於“國風”的表達要體現出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思考和二次創作,對作品精神的深刻把握,這纔是真正的當代“國風”。

劉豐的“三絃兒版”《故鄉是北京》,不僅充分展現了三絃兒的魅力,還巧妙融入了嗩吶、笛子觀衆忍不住感嘆,“原來民族樂器還可以這麼玩。”

不同於這些年國內琴童們首選的鋼琴、小提琴等西洋樂器,三絃兒普及度太低,師資門檻較高,學習路上困難重重。每次被問道“你爲什麼學三絃兒”,劉豐總是“一臉無辜”:“14歲來北京,考試的時候拿了吉他和琵琶,結果分專業分到了三絃兒。”

一襲大褂,抱着三絃兒,滿口京腔,對老北京掌故如數家珍的劉豐,其實出生在河南鄭州,“雖然不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但是對這個城市有着特別的情感。我從小在這兒長大,這裡還有非常重要的人,我的老師”。

劉豐的老師張金生既有藝術造詣,又精通廚藝,拜師學習三絃兒的日子裡,老師帶他學藝術,帶他吃涮肉。“老師做飯特別好吃,炸醬麪,炒疙瘩,我不光繼承了藝術,還繼承了吃。”一臉呆萌話不多的劉豐,提到老師和吃的時候眼睛都亮了,他的夢想是當一位音樂老師,“先生的恩情我大概一輩子都還不清。我希望能像他一樣,把三絃兒傳承下去,也希望超過他,讓三絃兒被更多的人知道”。

學習三絃兒的過程很枯燥,這是一種非常考驗基本功的樂器,只要放下一年再拿起來就不是那個味了,用劉豐的話說,就是“特別吃功夫”。

幸運的是,一段陰差陽錯成就了少年和古老樂器的緣分,無數次枯燥的練習之後終於發現了三絃兒的美,學會了和琴對話,“琴磨練了人的性情,堅韌了人的意志,很多東西都要慢慢去感受”。

不僅精通三絃兒,劉豐還會笛子、嗩吶、琵琶、吉他等多種樂器,現場即興作曲並演唱,且能唱出古典、流行、布魯斯等多種風格,現在已經有了13首原創歌曲。“中國的五聲音階和大調爵士只差半音,多了一個降咪,所以中國的古典樂器也可以玩出爵士味道。”說到三絃兒,劉豐還有另外一種“玩法”:“吉他打板的技巧也可以加在三絃兒裡面,這樣演起來,三絃兒可以很酷。”

“剛纔你這《鎖麟囊》彈我心縫兒裡去了。”兩年前,在國風文化演唱秀節目《國風美少年》的舞臺上,德雲社當紅相聲演員張雲雷的一句話,讓很多人對那個彈着三絃兒的少年記憶猶新,從那時起,劉豐的三絃兒不僅彈進了張雲雷的心縫兒裡,也彈進了更多熱愛傳統文化的人心裡。他那首不到兩分鐘的三絃兒彈唱《少年·北京》,更是鑽進一些文藝青年的手機裡,開啓了無限單曲循環模式:“繞不開,解不開,北京的緣兒……”

第一次登上《上線吧!華彩少年》的舞臺,劉豐嘴角一抹淺笑,眼神中透着堅定,文靜內斂的外表下,是對傳承民樂文化的執着。左手按弦,右手輕撥,從容彈唱間,古老的三絃兒在他手裡有了新的生命力。

在節目中經過兩個月的學習,劉豐的感觸關鍵字是“成長”:“我發現‘華彩少年’就是成長,永無止境的成長”。

當“國潮”“國風”成爲席捲幾代人的新潮流,兼顧多元元素進行創新,不僅是少年們提升自我、破圈的關鍵,也是《上線吧!華彩少年》同類型節目在市場站穩腳跟的關鍵。在各種新模式、新偶像霸佔屏幕時,“華彩少年”卻開始“逆行”,回到傳統之中,以創新的表演方式,讓傳統文化與當代青年觀衆靠攏。

清平樂》《卷珠簾》《十面埋伏》都是對傳統經典的破舊立新,《花腰精靈》發揚了古典舞的精髓,《紅蜻蜓》融合了湖南花鼓戲的韻味……從創意、形式和呈現結果來看,已經亮相的節目讓人在驚豔之餘看到了文化傳承的星星之火。

而在節目錄制的同時,“國風少年成長計劃”同步開啓。《上線吧!華彩少年》發起人、製片人董藝介紹,這項計劃包括“國風進校園”傳統文化課堂、“國風吹拂”潮玩活動以及“華彩堂”傳承傳統文化三部分。少年們走向線下,把自己的感觸分享給更多的人,一起感受中國傳統文化之美,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理解。

“其實戲曲就是100多年前的流行音樂。《故鄉是北京》是前輩們一次大膽的國風探索實驗,它化用了傳統戲曲的唱腔體,二黃裡的高撥子,比如《野豬林》這段。戲曲講傳承,我也想傳承這種積極探索國風新表達的態度,所以這次選擇改編了這首歌。”三絃兒值得被更多的人認識,對此劉豐特別執着,“我一直在琢磨如何把現在很流行的元素加入到三絃兒當中,我這次在中段把搖滾加入到三絃兒的演奏,希望把衚衕裡的老北京,演繹成特別現代時尚的北京”。

各種快餐文化製造着一場又一場的熱鬧,可無論是三絃兒釋放的快意江湖,還是京劇老生唱腔裡蘊含的中國式豪情,這些流淌在我們血液裡的文化基因不會改變。這幾年,劉豐不會錯過任何一個展示“國風”的機會,他甚至把京劇經典選段《擊鼓罵曹》原汁原味搬上舞臺,只是加入一段花盆鼓,堅定又有朝氣。 “戲曲其實真的挺帥的。”劉豐說。

2021年01月12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