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中國遊客紛紛跑到日本這個城市吃餃子?
據《英國》衛報近日報道,日本宇都宮市和濱松市長期爭奪餃子之都的桂冠。由於去年濱松市的居民每個人吃的餃子比宇都宮市多,宇都宮市希望在明年總務省發佈年度消費習慣報告時,能夠奪回餃子之都的桂冠。
宇都宮的餃子爲何如此出名?
“無論是煎、炸還是煮,簡陋的日式餃子(gyoza)在日本飽受推崇,但在宇都宮尤其如此。”位於東京的宇都宮市圍繞餃子建立了相關旅遊產業,每年吸引900萬遊客來品嚐餃子。宇都宮市的餃子原料主要是麪粉和韭菜,還有青菜、白菜和豬肉等配料。
宇都宮市的第一家餃子館起源於上世紀50年代,如今這家叫做“Minmin”的餃子店在當地最爲出名。每天這家餐館要生產多達13萬個餃子,搭配餃子的是一種由醬油、芝麻油等組合而成的秘密蘸料。
1994年,宇都宮市甚至在火車站外設立了一座“餃子像”。去年當地還舉行了第一次餃子節,兩天就吸引了17萬民衆和遊客前來參加。
當地餃子協會的秘書長鈴木稱,日式餃子的餡料品種已經發展到芝士、水果和甜豆。他表示,一些來宇都宮的外國遊客更喜歡豆腐和大豆餡的素食餃子。
兩座“餃子之都”的白熱化爭奪
在2018年的調查中,日本另外一個城市——濱松市每個家庭平均花費3501日元在超市購買速凍餃子,高於宇都宮市的3241日元。宇都宮市曾從1996年起連續15年位居該榜榜首,但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餃子之都”這一頭銜一直在這兩座城市間輪換。
還有幾周,總務省的調查報告就將發佈。宇都宮市的餃子協會秘書長鈴木表示,報告只涵蓋了從超市買的餃子:“如果算上在餐館裡吃的,我敢肯定宇都宮市每年都會名列榜首。”
餃子的起源
餃子,是中國傳統食物。源於古代的“角子”,原名“嬌耳”。餃子是我國南陽鄧州人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當時餃子是藥用,張仲景用麪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藥材用來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凍瘡。
漢末三國時期,餃子已經成爲一種食品,被稱爲“月牙餛飩”。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後,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裡混着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如今的餃子幾乎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裡單個吃。又稱“偃月形餛飩”。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爲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餚。
中日餃子的差別
中式餃子皮薄餡嫩、味道鮮美、形狀獨特,食材豐富。中國人吃餃子的方式很多,煮、蒸、烤、煎,幾乎各種吃法都有。但不管怎麼說,中國人最喜歡的吃法還是煮餃子。一碗餃子煮出來鮮嫩多汁,吃起來也香。
與我國以水餃爲主流不同,在日本食用餃子的主流是煎餃,將餃子煎成酥脆金黃,搭配醬料來食用。日式煎餃的麪皮都很薄,裡面餡料的材料通常會用到豬肉、捲心菜、大蒜、韭菜。在中國一般不會使用捲心菜而是使用白菜。在日本煎餃裡之所以會放大蒜,據說是由於餃子剛剛從中國傳到日本的時候,趕上日本食品短缺時期,那時使用的不是豬肉而是羊肉,爲了消除肉餡的羶味而添加大蒜。
中國人包餃子一般喜歡用手包,而日本則流行使用各種包餃子的工具。比如最近在日本很火的一種包餃子神器,只需要將餃子皮鋪好,然後填一勺子肉餡,輕輕地合上,餃子包好了,而且還擁有各種各樣的圖案。
在中國,餃子是一種主食。一般來講,吃完一碗餃子,基本上就足夠了。而在日本,不會將餃子作爲主食,常作爲小菜,搭配米飯、拉麪、飯糰一起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