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第二季/面對帝國主義崩解之時,女王如何自處
文/大同
前些日子 Netflix 的主打影集《The Crown 王冠》正式上線,號稱投入了與《冰與火之歌》相當的資金。相較於過去傾向集中火力追完所有集數,《王冠》倒是有着讓我想慢慢品嚐的魅力,在畫面的分配以及節奏上也如意料中的精彩。
若你還未看過此影集,《王冠》是 2016 年正式上線的 Netflix 原創影集,以現任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作爲主軸,探討皇室家庭在立憲制度下的生活以及掙扎,雖然不是純紀實性質的影集,但卻讓人深深着迷於冷戰後的英國政治、王權轉變。
更深刻的皇室生活
我相當佩服 Claire Foy 在本季的飾演伊莉莎白女王的表現,本季的女王已經漸漸熟稔王室的職責以及遊戲規則,在面對媒體以及衆人時,展現了十足的冷靜以及魄力;除了展現過人的自信外,在私人皇室生活的表現也毫不遜色,延續第一季的結尾,女王在本季與丈夫飛利浦面臨了嚴重的婚姻危機,Foy 也完美的表現出了同時身爲君王以及妻子的無奈。
比起女王的婚姻生活,我私以爲由 Vanessa Kirby 飾演的瑪格麗特公主更是本季亮點,雖只在第四集及第七集集中火力闡述,卻深得我心。首先是拍攝皇室生日相片時,透過攝影師西索與公主、秘書談論皇室相片的用意以及意義來闡述當時皇室對於自身的定義,並透過隱晦的手法明示了當時皇室保守的思想與民生之脫節;爾後公主在秘書引薦的派對中認識了攝影師東尼 (Matthew Goode 飾),更是在第七集的皇室派對中刻劃了前衛與保守的衝擊。我特別喜歡東尼與瑪格麗特在討論結婚典禮時,東尼所說的:
「新世界、舊世界,就像雙頭鷹的兩個頭,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
除了在勳爵事件後再次強調了皇室的脫節,更暗喻了即便皇室深知與人民存在着巨大鴻溝,卻仍然背向對方互相拉扯。
世界變了
第二季在歷史事件的編排上依然相當出色,本次的內容涵蓋了在艾登以及麥米倫兩位首相在位時的歷史事件。這樣的安排我覺得相當的高明,在第一集的蘇伊士運河危機開始,就點出了本季的最大重點:「世界變了」,民族自決的進程使得大英帝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動搖;非洲獨立運動、甘迺迪訪英也都強調了外界的變化,若說第一季強調的是皇室及政府在二戰及冷戰後如何由內部重新定位自己,第二季便是不斷衝向英國核心的外界異變吧。
編劇在歷史進程及對話設計無不明示、暗示着社會的轉變,並可說是在第五集達到了高潮。當女皇及其幕僚用了 "Average people" 來形容人民時,完全體現了皇室象牙塔的現象;奧特林厄姆勳爵在此開出了第一槍,雖然剛開始勳爵受到社會普遍的唾棄,他卻在知名電視節目中點出了王權在當時社會的格格不入:
「...在之前,君主政體是普遍形式,而共和體制是例外;但是如今,共和體制是普遍形式,而君主政體極爲罕見。」
他在電視節目如此說道,或許寫出來看似平凡的句子,在影集中卻是力道十足,成功扭轉了英國人民的態度,也點明瞭女王所需要面對的挑戰,成功與蘇伊士運河事件以及未來將要發生的非洲獨立運動相襯。
然而自己看下來覺得這季在歷史事件的陳述上過於簡化,甚至讓人有種沒頭沒尾的感覺,如蘇伊士運河事件快速的推移到艾登首相下臺,又或是描寫了麥米倫首相與妻子的特殊性關係,卻讓人摸不着頭緒置入該橋段的意義。但影集終究不是紀錄片,歷史與誹聞的因果關係並不是本劇的最大考量,且編劇的敘述讓人忍不住在看完每集後上網搜尋相關的歷史依據,或許這纔是編劇的巧思吧!
日漸疏離的女王
總結來說,這季的女王是疏離的,面對家族的紛擾、政治的動盪以及世界變化的浪潮,坐在王位的伊莉莎白卻只能被動的應變,太多太多的法條、慣例、傳統壓得她無法喘息。在畫面的安排上也強調着女王的疏離感,如偌大的房間與獨自一人的女王;又或者是派對中無神聽着聒噪人羣的樣貌,無不提醒着觀衆君權神授的時代已過,女王也不過是個凡人罷了。
當然比起世界的動盪,來自家族的紛擾纔是最讓女王揪心之處,面對與丈夫冷淡的婚姻、面對自己伯父曾經背叛英國人民,所有需要處理的問題都是心頭之痛。編劇選擇在本季最終章《Mystery Man》以普羅富莫事件作爲開頭毫無破綻,倉促凌亂的影集開頭交代了事件,反映了女王倉皇的被資訊攻擊,處理不下種種困難的女王決定逃走了,此時伊莉莎白便只是一位孤獨的女子。
然而結局呢?在這篇心得中尚未提到的飛利浦還是女王心中最在意的一塊,一切的愉快不愉快也都與他有關,在結尾的皇室家族鬧轟轟的準備拍着家族合照,在飛利浦的一聲令下大家都聽從指揮了,我想結局是好的。
這次迴歸的第二季真的相當精采,暖呼呼的結局也讓人不斷猜想第三季會是什麼走向,真不愧是 Netflix 的明星劇集呢!
本文由DT生活日誌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