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繞過美國發展半導體產業
旺報社評
華爲創辦人任正非「臺灣晶片製造世界第一」談話,讓大陸半導體產業可能面臨基礎原物料斷供的困境再度浮上臺面。任正非談到,大陸晶片設計雖然領先全球,晶片製造卻沒有相對應的技術與能力,包括製造設備、基礎工業、化學制劑這三個與晶片製造高度相關的項目,都大有問題。如果不立即向下紮根、重點發展,同時培育這方面頂尖及跨域創新的人才,勢必會對未來大陸半導體產業發展,形成重大阻礙。
大陸高科技產業面對美國製裁與圍堵壓力,從中央到地方、從國企到民企,都傾全力發展半導體產業,晶片生產彷彿成爲全民運動。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2020年1-9月,大陸已有超過1.3萬家企業註冊爲半導體公司,是2019年的兩倍之多。其中,大多數根本沒有半導體產業背景,有些是做水泥的、也有賣汽車零組件的、甚至還有海鮮公司。日前任正非受訪時就明白表示,迄今爲止,大陸累計共有將近30萬家半導體企業投入全民「大煉芯」運動,但絕大多數都是掛羊頭賣狗肉,目的是圈地炒房而非生產晶片。
瘋狂炒作半導體的舉動,不只有新設企業,連已經上市的大企業也趨之若鶩。譬如,9月上峰水泥就宣佈將投入5.5億人民幣到半導體與晶片等行業,而稍早之前做漆包線的露笑科技更打算與合肥市政府合作,投入百億規模建設第3代半導體產業園區。從賽迪顧問的統計數據可以清楚看出,今年1-8月大陸半導體企業IPO募資規模已來到662億人民幣,足足是2019年全年的6倍,若對比2018年,這個倍數更是高達42倍。顯然地,只要專案項目掛上「半導體」3個字,基本上完全不用擔心募不到資金。
種種亂象,充分顯示出當前大陸半導體產業發展火紅背後,其實相當紊亂不堪,充斥着各種魚目混珠之輩。目的都只是想借着這波熱潮,拿到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補貼與稅賦減免,而不是實際投入產業的創新研發。國家發改委發出警告,中央注意到一些「三無企業(無經驗、無技術、無人才)」投身半導體產業,且部分地方政府浪費資源、亂推項目,一旦引發重大損失與風險,勢必會追究相關責任。但儘管如此,這股頂着實現半導體國產化大旗的狂潮,似乎尚未有消退跡象。
令人聯想到1950年代的「大躍進」,爲了「超英趕美」傾全國之力鍊鋼,甚至要求農民捐獻鐵製農具、廚具土法煉鋼,只是技術與人才雙缺,土法煉鋼不但失敗,還引發嚴重饑荒。
半導體國產化運動不至於步上「大鍊鋼鐵」運動後塵,但若用土法煉鋼、閉門造車方法,必定走上失敗結局。近期幾家包括武漢弘芯、南京德科碼、陝西坤同在內的半導體企業,因技術落後與資金斷炊,在專案尚未啓動時就已爛尾收場,都是鮮明例證。
半導體是技術、資本、人才密集型產業,大陸擁有資本,但技術及人才仍與歐美先進國家有明顯的差距。這也是爲什麼任正非要語重心長指出,大陸已投入這麼多資金與資源發展半導體產業,最後華爲設計的晶片仍需仰賴臺積電供應。當臺積電被美國要求必須配合出口管制禁令,華爲就面臨斷供危機。如何解決此一困境,是當前大陸衝刺半導體發展最重要的課題。
發展高科技產業沒有捷徑,向下紮根、投入基礎技術研發並培育跨域創新人才是不二法門。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北京一定得要跳脫閉門造車的思維,積極尋求外部合作的機會,才能避免重蹈「大躍進」的覆轍。畢竟不是所有國家都像美國那樣看待大陸,也不是所有企業都願意配合美國出口管制禁令,如德國晶片大廠英飛凌在美國擴大對中國的禁令管制後,就公開表態自身技術不會受到美國禁令影響,未來也會持續佈局大陸市場。如果能夠爭取到這些非美系國家或半導體企業的技術合作,不僅可大幅節省瞎子摸象的時間,半導體國產化目標,也可往前邁出更大的一步。因應美國圍堵,不是關起門來管好自己,而是繞過美國,對全世界更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