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多極格局 有利中國發展

旺報社評

近年中俄關系快速升溫,尤其習近平與普丁私人關係緊密,但中國大陸對俄羅斯始終保持冷靜自持的態度。日前習近平與普丁舉行視訊會談,普丁也邀請習近平今年春天訪問莫斯科,但大陸外交部長秦剛9日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通話時,提出「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三不」原則,頗有降溫中俄關系的味道,究竟應如何正確解讀中俄關系?

三不原則 對俄封頂意涵

秦剛提出的三不,很容易讓人聯想到2021年12月時任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記者會上強調的「三沒有」,即「中俄合作沒有止境、沒有禁區、沒有上限」。2022年2月,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在中俄兩國元首在北京峰會期間時也表示「中俄關系上不封頂,沒有終點站,只有加油站」。這都是在俄烏戰爭爆發前的表述,但是中方對俄羅斯的態度隨着烏克蘭戰爭局勢變化而不斷有所調整。

負責對俄羅斯關係的樂玉成,原本被視爲接替部長王毅位子的熱門人選,去年6月改調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副局長,是一個政治訊號。去年俄烏戰事剛爆發,歐盟領袖曾要求北京表態反對使用核武,但遭到拒絕。去年11月德國總理蕭茲訪華,習近平明確表達反對俄羅斯動用核武的立場,代表北京已爲俄烏戰爭設定停損,秦剛的「三不」表達中方的利益。

北京對俄烏戰爭的態度極爲謹慎,既未見獵心喜,也沒有高調「聯俄製美」。美國對中國大陸的打壓一直沒有放鬆,北京爲何仍如此小心謹慎的發展中俄關係?北京的考量主要是在中美博弈背景下的世界格局與對美戰略,究竟是兩極對抗還是多極格局,對中方最有利。

美國當然不希望多極格局的出現,如果不能維持後冷戰時代的獨霸地位,至少要能夠回到兩極結構。除了認爲兩極有利於結構穩定外,冷戰的勝利也讓他們覺得可以複製。冷戰結束得太快、太突然,連美國的情報單位與戰略專家都沒有料見。才過世不久的戈巴契夫上臺時,在許多美國專家眼中,除了年輕力壯之外,和前幾任蘇聯領導人一樣,都是頑固的共產主義與官僚主義者,蘇聯不會在短時間內崩潰。由此可知,美國對於冷戰的歷史缺乏正確和深刻的理解,也纔有所謂歷史終結的過度樂觀與簡化的自信。

複製冷戰 中國敬謝不敏

當今美國外交決策圈,就像一位打贏冷戰的老將軍,帶領後冷戰時代成長的年輕小兵,自認同樣的模式可以複製在中國身上。他們認爲,美中兩強沒有集團化,冷戰格局就不容易形成,卻把老一輩戰略家如布里辛斯基,示警切不可讓中俄同盟,或季辛吉「聯俄製中」的建議拋到九霄雲外。俄烏戰爭強化了美國對傳統盟友的控制,把中俄關系描繪成專制國家的結盟,正在威脅民主國家與破壞國際秩序。莫斯科越依賴北京,兩極格局就越容易建立,新冷戰就越有正當性。

無論從文化、戰略或實力,中國都不希望兩極格局的出現。中國文化不主張二元對立,更不喜歡善惡二分的集團對抗;中國也不願意在全球層次與美國全面性的對抗,消耗自己的實力,干擾民族復興的進程。在中國的戰略想定中,多極格局有利於中國的發展,也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俄國、歐洲甚至印度、巴西、阿拉伯國家等都是國際政治多極格局中的主要行爲者,所以沒有聯俄製美的問題,沒有集團化的問題。但是俄烏戰爭打亂了這樣的構想。

中國希望維持與歐盟的關係,不要因俄烏戰爭而受阻,也不希望見到歐盟弱化。但是失敗的俄羅斯對於中國也會是一大風險,中俄畢竟有世界最長的邊界線,俄國對中國周邊國家還有相當的影響力。再者面對美國步步進逼,中俄仍有共同的戰略利益。在這些因素考量下,中國希望維持一種動態平衡,追求最大的戰略空間,但也不會讓中俄關系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