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配額交易失敗,責任誰來擔?
導讀
碳排放配額交易,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一種手段,也是落實我國碳達峰目標、碳中和願景的重要方式。當碳排放配額交易過程遇到糾紛時,碳排放配額採購是否適用招標投標法?交易主體缺乏資質的碳排放配額交易合同的效力如何認定?碳排放配額交易中違約的損失應如何確定?日前,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審理的北京首例碳排放配額交易案已經生效。朝陽區法院一審認定雙方合同關係合法有效,北京某環保公司構成根本違約,依法判決其向四川某發電公司支付碳排放配額採購差價款289萬餘元及利息。本案判決釐清了碳排放配額交易合同成立、效力認定的規則,對於引導民事主體在相關交易中依法履約、推動提高市場流動性具有積極意義,也進一步體現了民法的綠色原則。
公司公告購買碳排放配額
2021年12月14日,四川某發電公司就採購碳排放配額發佈比選公告,當日北京某環保公司向其發送《報價表》並載明瞭交易配額數量、單價、交割時間及違約責任等,提供碳排放配額46萬噸,含稅單價44.7元/噸,並在《報價表》後附“擁有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持有證明”,同時承諾“若我司無法完成上述承諾,貴司可在市場上按商業合理的方式購買與合同交易標的等量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如有差價,應由我司補足”。
次日,四川某發電公司向北京某環保公司發送《中標通知書》確定北京某環保公司爲中標人。
後北京某環保公司以市場原因爲由申請將簽訂合同、交割標的物的時間延後至同年12月28日或之前,四川某發電公司僅同意延後至同年12月22日或之前。2021年12月22日,北京某環保公司致函四川某發電公司稱因存在市場交易實際困難,提出補充協議或解除中標合約等。
交易無法繼續雙方對簿公堂
四川某發電公司表示,獲知北京某環保公司拒絕履約後,爲保證自身生產經營的正常開展,其立即與某石化公司聯繫,因時間緊迫,四川某發電公司基本沒有進一步議價的餘地,最終按含稅單價51元/噸另行購買相應配額,雙方於2021年12月23日交易完畢。
四川某發電公司認爲,北京某環保公司行爲違約,其應按其承諾支付碳排放配額採購差價款2891844.9元及利息,利息以差價款爲基數,按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自2021年12月24日起算至差價款付清時止。
2023年8月14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審理四川某發電公司訴北京某環保公司合同糾紛一案。
北京某環保公司辯稱,其公司不具有四川某發電公司所要求的限定碳排放交易主體資格,其公司僅是提供碳排放交易行業諮詢,實爲中介服務公司。四川某發電公司發出的通知雖名爲比選公告,實爲碳排放配額採購的招標,但此次招標不符合招標投標法及實施條例的相關規定,此次招投標因程序違法而不成立。
庭審中,雙方提交了相關證據,進行了充分辯論。
履約方式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
針對雙方之間的合同關係是否成立,法院經審理認爲,四川某發電公司發佈比選公告,載明瞭採購標的物的名稱、數量、交割時間、報價方式等,屬於要約邀請。北京某環保公司參與比選並向四川某發電公司發送《報價表》,明確了交易配額數量、單價、交割時間及違約責任等,並附“擁有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持有證明”,《報價表》不僅加蓋北京某環保公司公章,而且內容確定具體,含有合同主要要素內容,應認定系北京某環保公司向四川某發電公司發出要約。四川某發電公司於2021年12月15日以發送《中標通知書》的方式作出承諾。雙方之間的合同關係自《中標通知書》到達時即2021年12月15日成立。
針對雙方之間的合同關係是否有效,法院經審理認爲,四川某發電公司發佈比選公告採購的標的爲碳排放配額,不屬於工程建設項目及與工程建設相關的重要設備、材料等的採購,並非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不受招標投標法的約束。四川某發電公司以比選方式採購碳排放配額,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根據規定確定重點排放單位名錄,重點排放單位系碳排放權交易主體之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交易產品包括碳排放配額。本案中,原、被告均確認北京某環保公司不是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確定的重點排放單位,不享有碳排放配額。但北京某環保公司向四川某發電公司發送的《報價表》後附的“擁有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持有證明”,顯示標的名稱、登記可用量等信息;2021年12月21日雙方工作人員微信聊天記錄顯示“20萬噸50元搞定了隨後繼續”,並要求四川某發電公司提供“開票信息”“配額交易賬號”,四川某發電公司按北京某環保公司要求提供了上述信息後,當晚北京某環保公司告知又確定了23萬噸,剩餘數量次日上午可以確定。根據上述證據及微信記錄可知,北京某環保公司雖不具備全國碳排放權交易主體資格,但北京某環保公司有獲取可支配碳排放配額的途徑,進而完成向四川某發電公司交割碳排放配額的現實可能性。上述履約方式是原、被告的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違約公司被判承擔差價款及利息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第二十二條規定,碳排放權交易應當通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進行,可以採取協議轉讓、單向競價或者其他符合規定的方式。從北京某環保公司詢問四川某發電公司“配額交易賬號”一事可以看出,如雙方正常履約,北京某環保公司知曉且準備通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向四川某發電公司交割其可支配的碳排放配額,四川某發電公司也具備接受交易配額的系統賬號,其最終獲取交易的碳排放配額的交易方式亦不違反上述規定。
根據雙方提交的證據,可以判定北京某環保公司報送《報價表》等行爲應屬雙方之間正常的交易行爲,是雙方真實性意思表示。北京某環保公司雖不具備全國碳排放權交易主體資格,但其有獲取可支配碳排放配額的途徑,進而完成向四川某發電公司交割碳排放配額的現實可能性,上述履約方式是原、被告的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綜上,北京某環保公司向四川某發電公司交割碳排放配額的合同關係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應屬合法有效。
針對如何計算損失請求數額及計算方式,法院認爲,北京某環保公司在與四川某發電公司的多次函件、微信聊天記錄中均承諾“若我司無法完成上述承諾,貴司可在市場上按商業合理的方式購買與合同交易標的等量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如有差價,應由我司補足”。故四川某發電公司要求被告支付碳排放配額採購差價款有事實依據及合同依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由於北京某環保公司根本違約,導致四川某發電公司在後續採購碳排放配額過程中較爲被動,四川某發電公司就後續採購配額過程及價格的陳述無明顯不合理的情形,且北京某環保公司未舉證證明案涉採購過程有違商業合理方式、採購價格明顯過高,故法院對四川某發電公司要求被告支付碳排放配額採購差價款2891844.9元予以支持。差價款之利息系北京某環保公司違約行爲產生的實際損失,四川某發電公司要求支付利息,符合法律規定,利息計算標準亦合理適當,差價款之利息應自四川某發電公司給予北京某環保公司支付差價款的寬限期之次日起計算至差價款實際支付之日止。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國家參與、引領全球環境治理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着力解決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的必然選擇,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莊嚴承諾。爲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國家制定了中長期規劃,明確了階段性工作目標。碳排放配額交易,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一種手段,也是落實我國碳達峰目標、碳中和願景的重要方式。隨着全國碳市場的不斷髮展,以及電力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推進,碳排放配額交易也進入了市場化的新階段。
根據民法典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當事人在履行合同過程中,應當避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民事主體在碳排放配額交易中應遵守國家相關法律規定和產業政策,依法依約履行義務,不僅體現契約精神,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如果民事主體只唯商業利益而回避社會責任,碳排放配額交易市場容易出現階段性供需失衡、價格大幅波動等問題,不利於節能降碳工作的穩步推進。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應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誠實守信履約,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助力碳達峰目標、碳中和願景的實現。
綜上,朝陽區法院依法判決北京某環保公司向四川某發電公司支付碳排放配額採購差價款2891844.9元及利息,利息以2891844.9元爲基數,按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爲標準,自2022年2月1日起計算至差價款付清之日止;駁回四川某發電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一審宣判後,被告四川某發電公司提出上訴。二審法院認爲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目前,該案判決已經生效。
裁判解析
釐清碳排放配額交易合同成立規則
碳排放配額交易,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一種手段,也是落實我國碳達峰目標、碳中和願景的重要方式。
本案系北京市首例涉碳排放配額交易糾紛案,涉及碳排放配額採購是否適用招標投標法、交易主體缺乏資質的碳排放配額交易合同的效力認定、碳排放配額交易中違約損失的認定等難點問題,審理難度較大。
本案合議庭經系統檢索、梳理了碳排放配額交易相關法律法規、政策規章及行業規則,庭審中充分聽取雙方陳述,認真審查在案證據,還原交易流程。在準確認定事實的基礎上,研判法律適用,認定碳排放配額採購不受招標投標法約束,交易主體不具有碳排放配額交易資格不當然導致碳排放交易合同無效,碳排放配額交易主體應當依法履約,違約一方應當賠償因此造成的合理損失,將民法典的綠色原則貫穿始終。
本案裁判進一步釐清了碳排放配額交易合同成立、效力認定的規則,明確了碳市場交易主體之間的權責,對於引導民事主體在相關交易中依法履約、推動提高市場流動性具有積極意義。
專家點評
判決是對完善雙碳目標的迴應
北京市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會長 高桂林
北京首例碳排放配額交易糾紛案的判決體現了民法的綠色原則。民法典第九條明確規定了綠色原則,明確“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這是民法迴應生態文明時代需求的最直觀表達。民法基本原則的行爲準則和裁判準則功能、授權司法機關進行創造性司法活動的功能有助於克服成文法的侷限性,在我國民法立法已經確認綠色原則爲民法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即使民法典分則中未能充分將其表達爲具體的法律規則,也仍然存在通過綠色原則解釋來規範民事活動以使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理論可能和制度通道。北京首例碳排放配額交易糾紛案的判決也是對完善雙碳目標的迴應。
碳達峰目標、碳中和願景的本質意義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解決環境資源約束問題。企業是降碳減排的主要對象。企業作爲生產者,是碳排放的主要主體,又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保障,所以,要合理調控和引導企業降碳減排,在法定範圍內給予企業合理空間發展。該案件的判決也反映了當事人的意思自治,當事人自願參與碳排放交易,遵守國家相關法律規定和產業政策,積極響應國家鼓勵碳排放交易的政策。北京首例碳排放配額交易糾紛案件判決同時也體現了法官紮實的法律專業知識、對案件進行法律分析的能力和法官正確判斷力的職業素養,更是體現了法官客觀中立、博學明辨和沉着冷靜的個人修養。法官秉持碳達峰、碳中和價值目標,依法、合理、充分地運用司法審判經驗,發揮了自由裁量權的主動性作用。該案的判決也是對新時代“雙碳”作爲新領域,環境司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環境正義的迴應。(黃碩 曹璐)
來源:人民法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