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好“糧食賬” 節糧“全鏈條”
麥浪滾滾,機聲隆隆,山東省平度市新河鎮於家村,收割機在一片金黃中穿梭往返。巨大的齒輪“吞下”麥稈,切割、脫粒,一顆顆麥粒歡快地蹦進收割機。
“過去開的是老機具,常常漏割、掉糧,老百姓看着喊心疼。”農機手潘寶傑說。近幾年,平度市推廣先進農機,潘寶傑開上了新型聯合收割機。
今年5月,平度市出臺技術指導意見,統一新型農機操作標準,推出農機教學視頻,培訓機手規範使用機具,提升全市機手操作水平。“你看,行走要直線,速度要均勻,轉彎要降速,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小麥損失。”坐在收割機駕駛室內,潘寶傑雙眼緊盯割臺,左手轉動方向盤,右手靈活掛擋。
“從作業前的機收調試,到作業中的操作規程,再到作業後的機具保養,市裡都作出詳細指導。機手按標按規作業,才能把損失率從源頭上降下來。”平度市農業農村局農機中心姜言芳說。
節糧減損既要緊盯生產端,還得抓好加工端。近年來,平度市設立專項資金,引導糧食加工企業建設技術中心,加大研發力度,推進應用節糧減損新技術、新工藝,促進糧食綜合利用,減少糧食損失浪費。
來到位於平度市崔家集鎮的青島好面緣麪粉公司,只見一輛輛收糧車打開車廂門,液壓翻板慢慢傾斜至45度,黃澄澄的麥粒流瀉而出,進入接糧棚地坑,提升機緩緩擡起,將小麥送入分揀過濾器。
“原先卸糧是開放的,容易撒漏、碾壓。”好面緣麪粉公司總經理劉小松說,公司引進封閉式、流淌式卸糧技術,確保小麥無損耗入倉。同時,過濾器把優質小麥留下,破損的小麥用於飼料製品,最大化提高小麥利用率。
制粉是小麥加工的核心,也是節糧減損的關鍵。“我們引進高端磨粉設備,改進制粉工藝,控制低溫磨粉、確保麪粉質量,小麥出粉率從77%提高到78.3%。”劉小松說。
出粉率提高1.3個百分點是啥概念?劉小松算了一筆賬:“數字看似小,但根據工廠日加工小麥4000噸計算,一年可節糧約1.9萬噸;按照小麥500公斤的單產來看,相當於多出約3.8萬畝耕地!”
位於平度市南村鎮的青島天祥食品集團金喜燕制粉公司,同樣在加工端下足功夫。“我們採用輕研細磨、冷加工等工藝,提高麪粉中膳食纖維營養素,實現適度加工,降低損耗量。”金喜燕制粉公司總經理馮克先介紹,“出粉率從75%提高到78%,每年多出麪粉3000噸。”
如何保證加工後的麪粉存儲好、不損耗?在青島好面緣麪粉公司立體倉庫,一臺碼垛機器人正在工作,只見它靈活地伸出“雙臂”,高高舉起托盤,將麪粉擺到貨架上。
“之前人工碼放,工人身上一層白;現在機器人碼放,有效減少麪粉外溢造成的損失。”劉小松指向貨架,“立體倉庫實現麪粉離地、通風儲存,實現防塵防蟲防鼠防潮。保品質就是減損耗。”
“深挖副產品潛力,把糧食‘吃幹榨淨’。”馮克先介紹,金喜燕制粉公司在存儲環節做文章,建起小麥副產品存儲倉庫,引進分級系統,將副產品分類後,精準對接飼料廠需求,提高副產品利用價值。
“減損就是增產,降耗就是增收。從生產、儲藏,再到運輸、加工,我們着力在每一個環節精打細算,全鏈條推廣節糧減損技術。”平度市副市長生輝表示,全市將繼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千方百計算好每一筆“糧食賬”,增加糧食有效供給的“無形良田”,爲築牢糧食安全基礎提供有力支撐。
《 人民日報 》( 2021年07月13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