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項建議破解電動汽車發展“堵點”

汽車產業電動化勢不可擋,這也是產業實現碳中和的必由之路。”全國人大代表、小康集團創始人張興海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全面向電動化智能轉型,追求高質量發展,實現電動領先,打造核心競爭力,是我國“十四五”時期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之路,也是小康集團“十四五”規劃的指針。

圍繞電動化,在兩會召開前夕,結合當前行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決的共性問題,張興海向記者談了自己的看法。

數據安全不容忽視

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新能源汽車融合了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種變革性技術,推動汽車從單純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動終端儲能單元和數字空間轉變。因此,在這種轉變中,數據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成爲汽車產品優化、服務改進、企業運營、產業管理社會綜合治理以及國家資源配置的基礎和支撐。而且,數據已成爲國家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之一。

“我國必須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不能排斥外資品牌智能電動汽車進入中國市場,但是一定要守住數據安全的底線。”張興海談到,爲此,應激勵和促進自主品牌創新發展智能電動汽車產品,使多數汽車移動互聯終端及各種相關數據都能自主掌控,以捍衛國家數據主權。他建議,國家相關部門應從確保國家數據安全的戰略高度,築牢汽車移動互聯終端的數據安全防護牆,並支持自主品牌智能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

事實上,智能汽車作爲靈活的移動工具、關鍵的互聯樞紐、重要的智能終端和綠色的儲能供能裝置,正與智能交通、智慧城市以及智慧能源系統融爲一體,成爲智慧出行服務生態中不可替代的主角之一。在此前景下,智能電動汽車具備了產生、採集和傳輸多源海量數據的能力,其中包括用戶數據、物資數據、車輛數據、交通數據、能源數據等。未來搭載高清計算機視覺系統的大量智能電動汽車,將行駛在社會的各個角落,無時無刻不在感知和記錄相關信息,並實時向雲端服務器發送數據。

“對此,必須未雨綢繆,出臺應對方案並努力掌控汽車數據。”在張興海看來,一是要加大力度進行汽車數據安全方面的立法和執法,從法律層面強化數據信息監管,明確數據採集、存儲和使用規範,並支持本土企業強化數據管理方面的技術攻關與創新。二是要加大力度支持自主品牌智能電動汽車的發展,探索解決其中數據安全問題的方案。三是要加大力度支持智能電動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爲國家數據安全提供基礎支撐。四是要加大力度支持自主車企智能製造體系的發展,在企業層面實現數據流動的閉環,並鼓勵其不斷提升多源數據的管控與增值能力。

程式電動汽車應免消費稅

我國已經明確,2030年前要力爭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力爭實現碳中和。2018年12月,國家發改委發佈《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其中第五條明確,純電動汽車投資項目是指以電動機提供驅動動力的汽車投資項目,包括純電動汽車(含增程式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等。按照其中規定,增程式電動汽車同屬國家純電動汽車的鼓勵方向。“然而,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現實中,對於增程式電動汽車這一能夠有效解決里程焦慮、提供全時電驅的產品,在關於消費稅徵收方面卻存在着矛盾,給企業帶來很大困惑。”張興海表示。

一方面,按照2006年發佈的《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調整和完善消費稅政策的通知》,電動汽車不屬於應稅消費品,生產廠家製造電動汽車不需要申報繳納消費稅。另一方面,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於2008年下發的《關於調整乘用車消費稅政策的通知》中,明確按照氣缸容量排氣量)徵收消費稅。由於增程式電動汽車參數體現有發動機信息,涉及到了氣缸容量,所以必須繳納消費稅。但事實上,增程式電動汽車雖然有發動機,可其始終處於純電驅動狀態,發動機並不參與驅動,這是增程式與混動的根本區別。而且,增程式電動汽車在城市中的短途運行基本都處於純電狀態,並不需要啓動發動機。“增程式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新技術,稅收政策的制定難免有滯後性,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先後共同發佈的消費稅政策中出現相互矛盾之處,導致目前稅務部門仍在向增程式電動汽車的生產廠家徵收消費稅,變相增加了消費端的負擔。”張興海說。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國家戰略,相關部門要統一認識規範,避免“九龍治水”的尷尬局面。”張興海建議,國家財政部及稅務總局,應從國家高質量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大局出發,遵循國家發改委發佈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在稅務領域將增程式電動汽車統一定性爲純電動汽車範疇,免徵消費稅。

車企轉型離不開金融支持

智能電動汽車是汽車產業發展的方向,也是我國邁向汽車強國的重要一環,傳統汽車企業正加速向智能電動汽車轉型升級

“傳統汽車向智能電動汽車轉型升級,意味着可能需要上百億元的資金投入,關鍵核心技術培育、智能工廠建設、核心零部件攻關、品牌推廣等都需要鉅額資金,不僅投入高,而且週期長,一般至少要兩三年後才能逐漸見效。”張興海說,在沒有充足的資金保障、金融支持力度不夠的情況下,傳統汽車企業轉型升級面臨兩難:不轉型升級是等死,轉型升級可能是找死。

張興海指出,現實中,有不少傳統汽車企業倒下,不一定都是經營不善造成的,有的是因爲不專注主業,有的則是在轉型升級過程中被資金缺乏拖垮的,這也造成了國家產業資源的浪費。

“金融機構應進一步增強對傳統汽車企業向智能電動汽車企業轉型升級的包容性,從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層面加大對該類企業的支持力度,支持企業在智能電動汽車關鍵核心技術培育、核心零部件攻關、品牌推廣及智能製造等方面的投入。”張興海建議,一是支持該類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智能電動汽車是融合了很多行業最新創新元素的智能移動終端,具有智能電動汽車先進製造能力的企業一定是科技型企業,二是銀行在對該類企業的信用評級中降低利潤權重,或者給予該類企業3到5年的評級寬容期。因爲在此期間,鉅額投入對企業當期報表的損益有直接影響,所以,銀行有必要予以區別對待。

應鼓勵農村汽車電動化

張興海表示,按照黨中央的戰略部署,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速共建美麗鄉村,吃、住、行是最基本的保障。農村居民要奔向更美好的生活,需要在“行”上發力。在實現了道路村村通”之後,“行”的核心就涉及物流及代步的汽車。但是,在農村道路上載客、拉貨的仍然很多都是麪包車、老舊柴油貨車等,尾氣瀰漫、污染環境,既不安全,也不環保。“美麗鄉村道路上運行的應該是綠色環保、安全的汽車,建議國家相關部門,鼓勵支持農村汽車電動化。”張興海說。

就鼓勵支持農村汽車電動化,張興海提出,首先,需要政策引導、支持,讓農村用戶買得起、用得起電動汽車。要加大農村用戶購買電動乘用車及電動商用車的補貼力度,鼓勵汽車廠家有針對性地生產農村市場需要的電動汽車產品。在充電設施不健全的情況下,220V家庭電路可進行慢充。鑑於農村使用條件,建議主要推廣有電充電、無電加油且沒有里程焦慮的增程式電動汽車。其次,加速淘汰鄉村不環保、不安全車輛。相關部門應協調出臺關於改善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和交通工具的規定,加速淘汰老舊柴油貨車、三輪車等不安全車輛,並在有條件的鄉村加快推進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

進入“十四五”,小康集團也將以新產品回饋社會。2021年,小康集團將推出4款新能源汽車新產品,分別是2款新能源乘用車、2款新能源物流車。“十四五”期間,小康集團將進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車的佔比,通過提升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在用車端實現節能減排、低碳出行。同時,構建綠色製造體系,打造智能化綠色工廠,破解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難題。

“推動汽車能源變革,創享智慧移動生活是我們的使命。由傳統汽車向智能汽車,由傳統制造向智能製造轉型升級,追求高質量發展,成就全球智能汽車品牌,是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的願景,也是我們努力實現的目標。”張興海說。本報記者 趙建國 《 中國汽車報 》(2021-03-08  0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