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中度社區傳播 必須增加篩檢(莊凱全)
近日每天本土新冠肺炎病例暴增,雙北的社區傳播越來越嚴重。美國疾管局對社區傳播的嚴重度有訂一定的指標,如「熱區」1周新增的確診數和檢體陽性率,但臺灣的疫情警示標準卻沒有很強的根據。直到現在纔有萬華快篩站檢體陽性率呈10%的數據,之前新光醫院急診室篩約30個檢體纔出現1個是陽性,陽性率只約3%。要了解新冠肺炎的傳播情況就要有定點醫師的監測,醫院急診室的監測是必要的,現在更要加入各地廣設的篩檢站。
由於臺北市的確診病例突然增加,以致於醫院的量能出現了不足的情況,引起不少人耽心醫療體系可能崩潰。之前因爲臺灣的本土病例很少見,爲了防止疾病的傳播,因此輕症的病人要住院隔離,符合解除隔離條件後,纔可以離開醫院,現在因爲醫院的病牀都在做中度和嚴重度病人的治療跟隔離,因此讓這一些輕症的或沒有症狀的陽性者在自家裡一人一室隔離是不得已的作法。但目前遠距醫療已經成熟,輕症或是沒有症狀的陽性個案應該可使用遠距醫療的方式和監測生理徵兆來觀察隔離者。
遠距評估方式也有標準程序,例如評估有沒有呼吸困難,這是辨識新冠陽性者嚴重程度很可靠的一個症狀,如能準確評估病情,就可讓陽性者可安心在家調養,以緩和解醫院的量能。
新冠肺炎在症狀出現前兩天,到症狀開始出現的當天是最高傳染期,有症狀之後7到10天就不會傳播了。臺灣自己的研究也顯示,在有症狀之後6天就不會傳染給別人了。社區傳播是不是需要所謂的普篩,這必須看使用的篩檢檢驗方式,還有人力的配置,還有篩檢的目的是什麼,再綜合考量。
現在雙北都有社區篩檢站,而且人滿爲患,各縣市應該也陸續會設立社區篩檢站,但連沒有症狀的人全部都跑去篩檢,這是沒有必要的;如果是爲了監視社區傳播的狀況,篩檢沒有症狀的人才有必要。篩檢不是亂篩,要有一些計劃再來進行。依目前臺灣社區傳播的情形來觀察,疫情應是中等到嚴重之間的程度,在各地增加篩檢點來監測疫情是有必要的。
社區傳播的程度跟學校的預防策略或羣聚有很大關係。疫情期間,學校的表演和體育課也須注意防疫,因爲運動、唱歌和表演會讓呼吸加快,這會加強病毒的傳播。17日雙北進一步宣佈高中職以下全面停課,各縣市也陸續宣佈停課消息。但停課應配套使用科技的方式做遠距教學和家課的處理,因爲新冠抗疫的時間可能很長,最好還是能在充分的防疫措施下,讓學生的學習不中斷。
新冠病毒已經類流感化了,它會跟我們共存,所以不要有「零病毒」的期望。這次臺灣的社區傳播讓我們有一個處理區域流行的演練機會,如果政治人物能夠相信專業,利用數據,做比較有效率的防疫和減少妨礙民衆的生計,臺灣應能逢凶化吉的。大家一起團結、努力。(作者爲兒科醫師、前衛生署防疫處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