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美中領跑?國家軟實力排名的虛實(張登及)
全球軟實力峰會:中國軟實力快速上升僅次英美,國家品牌貶值14%。(藍孝威攝)
國際品牌顧問公司「Brand Finance」(品牌財經)上月發佈了「2024全球軟實力指標報告」,美、英兩國積分在報告中仍高居前2名。令人注意的是,中國大陸從去年的第5名超車德、日,排位進至第3。同一份報告中,還包含了比照廠商商標價值評估的「國家品牌價值」;中國雖因經濟問題重跌13%,美國則受惠股市蓬勃上升近7%,美中仍以32兆與19兆美元遙遙領先德、日、英、法、印,似乎也符合目前全球兩極化的趨勢。
軟實力(soft power)相對於硬實力,是著名學者奈伊(Joseph Nye)所創的國際關係概念。他認爲既往研究偏重軍事、經濟等脅迫、收買性的權力,不僅解釋不足,用於政策上也成本過高。以文化、政治價值與外交政策爲基礎的軟實力,可以透過議程設定影響對手偏好,不用經由脅迫,即能使人爲我所欲。
創辦於1996年的品牌財經,原本專力於評估全球廠商品牌價值,並提供客製化諮詢服務,今年也發表了「500大最有價值品牌」,蘋果、微軟、谷歌、亞馬遜、三星佔據前5,抖音從第10升至第7。而我國的臺積電從87名升至78名,國壽也首度擠入榜內。
從2020年起,品牌財經開始進行國家品牌價值與軟實力指標的調查。它聲稱將國家軟實力測量分爲熟悉度、影響力、聲望與認知。其中軟實力認知又再細分爲貿易、國際關係、教育與科學、文化與傳統、治理、媒體與傳播、可持續發展、人民與價值等8個國家品牌支柱共35分項,對全球超過100個國家共17萬2千位受訪者以54種語言進行問卷,並在除俄國、白俄羅斯、伊朗、北韓、古巴、海地、阿富汗、利比亞、蘇丹等國外,輔以田野調查。調查摒除了前兩年加計菁英專家意見加權,同時也特別提醒,過去軟實力測量偏重對西方自由價值的認可;但在經濟、安全與氣候等鉅變進行的當下,已經顯得狹隘,無法準確認識到各國的影響力與說服力。這一看法,可說頗有遠見。
如同國外多種大學排名調查,測量項目的選擇乃至加權的設計,總會使結果見仁見智。例如不計正負偏好的「影響力」大小一項的權重達到3成,8個品牌支柱大項總計僅5成,就使主要大國排名自然容易在前。再如雖然今年評量對象擴大到全體聯合國會員,但遺漏全球第20大經濟體的臺灣,顯然是很大的缺憾。不過品牌財經將國家品牌支柱分項用獎牌榜的方式詳列分數,有助於一窺各國軟實力組合的端倪。
例如美國的影響力、熟悉度等大項仍高居第一,但社會分裂以及以巴衝突的外交政策,衝擊了認知分項中的國際關係、治安、對外友善等;有的分項得分滑落到百名之外。失分嚴重到影響排名的主要包括俄國、以色列與烏克蘭。俄國從13名滑落至16名,靠影響力項目支撐。以色列從27名掉到32名,原因也應該很清楚。備受西方關懷的烏克蘭,軟實力從37名掉到44名,可見軟實力無法僅靠特定國家與其媒體的青睞,影響力的滑落與更多國家的觀感也十分重要。倒是包括阿聯酋、卡達等中東國家排名不惡,與近年斡旋國際衝突,又成功舉辦世足、G20增大曝光有關。中國大陸雖在所有分項都增加了分數,但國家的可親度與人民的友好等分項,與國際關係、貿易科學等高分比,報告說是「不成比例地低」,是軟實力的硬傷。
最後,報告把軟實力認知分項單獨另計,得出排除國力影響後的「國家品牌強度」,前5名爲加拿大、瑞士、英國、丹麥、德國。阿聯酋與新加坡首度擠進前10名,成績更值得要超出硬實力規模、放大影響的中小國家參考。(作者爲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