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拜習會難解美國焦慮(王欽)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2013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時任美國副總統拜登(左)握手。(美聯社)

疫情以來第一次中美兩國領導人線下峰會,終於要在印尼的G20峰會期間拉開帷幕,衆所期待透過習近平和拜登的會晤能夠化解中美之間最近一些衝突,尤其是臺海問題和美國對華科技管制的問題。

不過,這場本應理所應當的峰會卻並不如預期般順利安排,前期雙方經過了長時間的溝通協調,這一過程也揭示出雙方的立場已經愈發分歧。也有傳言說中方在等待美國中期選舉的結果,其潛臺詞是中方會根據選舉結果來決定對拜登的態度。這一傳言也不無道理,這次選舉雖然還未完成計票,但大勢基本底定,紅色浪潮變成紅色浪花,這讓拜登可以喘一口氣,但民主黨在衆議院失去多數地位卻也成爲事實,這就意味着美國行政和立法的衝突將進一步加劇,拜登政府的施政將進一步受到掣肘。

在中國看來,如今的拜登政府雖然不至於成爲跛腳鴨,但至少已經失去了強大的政策落地能力,對其作出讓步以換取兩國合作的必要性因而也就大爲降低,因爲即使做了讓步,美國政府的承諾恐怕也很難真正落實,更何況拜登政府本身也沒有多少履行承諾的動機。於是可以看到一些行爲上的變化,美國按照慣例通常都會向臺灣方面通報中美高層互動的情況,但這次大陸外交部發言人大動作批評,指其性質惡劣,且會破壞中美關係,頗有要爲美國行爲畫定新紅線的意味,這與美國一直想爲大陸畫定新紅線的意圖自然是南轅北轍,可見峰會未啓、鬥爭已經展開。

可以預見,這次拜習會很難會在上述兩個關鍵問題上取得什麼像樣的成果,近日習近平率領新一屆軍委成員前往解放軍聯指中心,明確強調要準備打仗,其傳遞的訊號不言自明,擺在美國面前的選擇只有捲入其中和做好防火牆兩種。至於科技封堵,短期內固然可以對大陸造成衝擊,但大陸也沒有妥協的本錢,不會因爲美國的管制就自動繳械,重回一切依賴美國的作法,這不是一個追求獨立自主的國家會選擇的道路。

當然,這也並非否認拜習會的意義,對拜登政府來說,過去兩年因爲自己的猶豫不決,遲遲未能完成對川普政策的撥亂反正,因而一直在承受着川普亂政的長遠後果,這次期中選舉也受到相應的懲罰。只要拜登政府下定決心,還是可以在貿易、環保等問題上與中國達成一些協議,從而讓這些議題能夠重回正軌,其付出的代價無非就是減少一些議題的人爲干擾,但如果拜登政府連這些讓步都不肯做,那也只能讓中美之間的矛盾繼續累積,大陸也就更不會顧及美國的遏制,在臺海問題上繼續按照自己的步調行事。

當然,拜登政府很難作出調整,因爲對中國崛起的焦慮已經成爲美國朝野共識,即便理性評估仍有合作機會,但不斷升高的民粹政治傾向,也讓這種理性聲音很難被輿論接納,而一直處於弱勢狀態的拜登政府,顯然缺乏這種與輿論抗衡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