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兩岸奧運輿論戰(王欽)
臺灣李洋、王齊麟摘下羽球男雙金牌。(美聯社資料照)
小S因爲使用了「國手」這個詞,引來大陸部分網民的圍剿,擔心受到波及的商家緊接着宣佈要跟小S解約,這也讓外界充分感受到,網路輿論的影響絕不僅僅是鍵盤俠的自嗨,而是會直接導致商業利益的損失,至於對兩岸政治格局的衝擊,更將是長期而潛移默化的。
這一事件的孰是孰非已經不重要,畢竟大陸官方媒體也都紛紛刊文,希望大陸網民能夠保持克制,不要上了臺灣台獨挑撥兩岸關係的當。也就是說,起碼從大陸官方的立場,並不樂見民間輿論的上綱上線。但這裡有一個很清楚的因果邏輯,那就是這些年綠營政客和網軍肆無忌憚的挑撥兩岸對立,早已實質改變了兩岸的民間輿論。都說奧運無關政治,但像這種最能挑起族羣對立和鞏固國族認同的場合,不借機賺取一波政治利益那纔不符合政客的行爲模式。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綠營執政的政客紛紛在蹭奧運選手,他們的話術無非就是臺灣驕傲那一套,網軍再來配合對比大陸並對大陸進行攻擊。如果恰好是臺灣選手戰勝了大陸選手,那勢必要掀起一場輿論狂潮,這正是羽毛球男雙賽後的現實場景。
如今大陸的社會氛圍也與多年以前不同,2008、2012年前後的奧運會,大陸社會也會樂見臺灣選手獲勝獲金,即便是兩隊對壘,大陸民衆也不會計較誰勝誰負,因爲大陸民衆真誠的認爲,即便是臺灣選手戰勝大陸獲得金牌,那也同樣是兩岸中國人共同的榮光,但現在可不一樣,兩岸敵對情緒已經蔓延到奧運賽場,臺灣選手如果戰勝大陸選手,已經被視爲一種恥辱,而且很多人還會從後續的輿論報導中找到各種可以視作挑釁的證據。
也正是基於這一擔憂,羽毛球女單決賽就格外引起兩岸人士的關注,如果一旦大陸再負一場,大陸網民勢必要掀起新一輪的網路對戰,因爲沒有多少人能夠容忍綠營網軍一次又一次的網路羞辱。當然,最後的結果是以大陸選手獲勝告終,綠營網軍也就失去了攻擊的依據,這才讓兩岸輿論對戰得以避免。
這件事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思考空間,這是因爲,如果想要爲兩岸和解尋找解方,每次都想依靠賽況的結果來決定,勢必讓自己陷入被動,而且終究不是長久之計。要求綠營政客知所節制,也無異於緣木求魚,而且也跟時下臺灣的社會氛圍不符。對大陸輿論來說,同樣也承受重壓,不可能再渲染或肯定臺灣選手取得的成績。
不過,這也並非完全沒有解決之道,同樣是處於對立格局之下,中美奧運選手反而最先找到突破口,體操賽場上美國選手找到中國選手擁抱並向她表示祝賀,引來大陸媒體的爭相報導,並將之視爲奧運精神的絕佳體現,相比起一些西方媒體有意塑造大陸選手面目猙獰的形象,這類報導無疑纔是媒體職業倫理的體現。這個例子也給兩岸輿論提供了一些借鑑,在兩岸對立已經很難彌合的背景下,正面勸導已經沒有意義,但這並不等於媒體就只能隨波逐流。恰恰相反,兩岸選手之間有太多可以挖掘的故事,他們彼此之間的情誼也遠超看客們所能理解的範疇。例如兩岸在桌球運動上的訓練合作,其實就是很好的切入點,而這正是兩岸輿論需要發揚光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