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典展播|如何培養“完整的人”?這所中學的回答是……
今年9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再次強調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五育並舉”早已成爲教育界的共識,成爲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重要指導理念。
如何將這一宏大教育目標與學校實際相結合,最終培養出“五育並舉”的未來人才和建設者?成都市金蘋果錦城第一中學(以下簡稱“錦城一中”)認爲,“五育並舉”的核心,在於整體推進。
人是所經歷生活的產物,有怎樣的生活就會造就怎樣的人。學生的成長是一種生活經歷,學生在學校裡經歷了怎樣的生活,就會成爲怎樣的人。學生要成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需要在“完整生活”的全面經歷中促進自身素質的整全發展。
學校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就應爲學生經歷“完整生活”創造條件,併爲他們在“完整生活”的經歷中增強“整全發展”素質提供全方位保障。錦城一中從創辦之日起,就力求爲每位學生經歷“完整生活”創造更加優質的條件,着力爲學生建構完整的學習生活、有意義的日常生活和有未來價值的職業生活,並將三者整合成學生能夠經歷的“完整生活”。
在建構完整的學習生活上,學校將課堂、課外、校外等正式和非正式學習整合起來,統籌學生目前的學習生活與未來可能經歷的學習形態,在真實生活、虛擬生活和想象性生活等學生可能經歷的場景中,盤活獨立學習與團隊合作學習的不同功能,有效推進學科學習、跨學科項目、綜合實踐和研學課程等,幫助學生在完整學習生活的經歷中提高整全發展素質。
在建構有意義的日常生活時,學校重點關注學生的閒暇生活如何成爲其成長經歷的一部分,通過校家社協作、專題指導、系列育人活動等,幫助學生在公益活動、家庭生活、社交生活、消費娛樂、自我形象塑造等方面創造有意義的成長經歷。
創設有未來價值的職業生活,主要是爲學生種下民族復興的職業理想,滋養忠於祖國和人民的職業信仰,凝聚爲國爲民奉獻的職業精神,孵化適應複雜變化的職業能力。爲此,學校在“三個板塊,兩個階段”上創設了有未來價值的職業生活。“三個板塊”即“職業體驗”“生涯規劃”和“職業洞見”。“職業體驗”是走進不同職業的真實場景,感受共同的勞動精神、道德品性等;“生涯規劃”是引導學生站在對自己、家庭、社會和國家未來負責的高度,樹立正確的擇業意識,提高合理擇業能力;“職業洞見”是引導學生髮現自身的優勢潛能,預見未來職業的變化,提高自己爲“尚未誕生的職業做準備”的意識與能力。“兩個階段”是指職前和職後,既關注學生的職前發展所需,也爲學生的職後發展鋪墊厚實基礎。
爲了將學習生活、日常生活和職業生活整合成學生的“完整生活”,學校推進了“三全育人”的整體改革。這裡的“三全”,是指“全人”“全景”“全息”。“全人”即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全景”是德育形態,“全息”是課程課堂的理想追求。
學校在“全景德育”中建構的“完整生活”,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引領,將學生的學習生活、日常生活和職業生活劃分爲“個人全景”“集體全景”和“世界全景”三個板塊。“個人全景”以學生個人在學習生活、日常生活和職業生活中提升德智體美勞的綜合素養爲主要任務,建構個體發展的德育內容體系;“集體全景”以學生團隊爲單位,在團隊式的學習生活、日常生活、職業生活中,引導學生在深度合作中提高團隊責任、國家認同和民族自信,從小團隊到大團隊,以此培厚民族精神;“世界全景”則從國家、民族拓展至全球,以全球勝任力的培養爲核心,通過探究世界、尊重多元、文化互動、主動參與等,不斷豐富和拓展學生經歷“完整生活”的範圍。
學校在“全息課程”中建構的“完整生活”,是以“夯實基礎、涵養氣質、發展個性、奠基英才”爲主要任務,建構與此相應的課程板塊。“基礎素質”和“氣質涵養”板塊,主要在統整三類生活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與平衡發展;“個性發展”和“英才奠基”板塊,主要是在專題性的生活統整中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充分發展與特色發展。四個板塊的課程協調推進,不斷將學生所經歷的學習生活、日常生活與職業生活整合成“完整生活”的經歷,幫助學生立足新時代實現“整全發展”目標。
學校在“全息課堂”中建構的“完整生活”,是以“全息整合”爲核心,以“理解”“應用”“創新”“綜合”爲關鍵環節,以學科內、跨學科、跨領域、跨媒介、跨時空爲整合範疇,以知識融通、全景生活、多元思維、生命成長爲整合路徑,通過準確的目標定位、內容重組、過程活化與反思調節等方法,引導學生把課堂學習變爲有意義的生活經歷。
在“三全育人”的總框架下,學校不僅推動同一工作板塊利用自身優勢與陣地統整學生的學習生活、日常生活與職業生活,還特別關注不同工作板塊共構“完整生活”的合力與學生的經歷感受。這幾年的辦學實踐證明,學生的學業成績和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在“三全育人”基礎上獲得了協同發展、高位發展與最佳發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同;教師的專業精進和學校的持續發展纔始終保持了蓬勃向上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