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壓力大?小公募端午忙換人 半個月7家"換血"!

小公募的高管人事變動有時就像電影。

趁着端午假期,多家迷你型基金公司發佈高管變更公告。6月12日一天之內,就有3家小公募發佈了高管變更公告,涉及董事長經理副總經理。這些公募基金公司的資產規模均低於300億的行業生存線。

實際上,隨着行業馬太效應顯著,資源頭部基金公司集中,小公募的資產規模增長壓力巨大,面臨生存危機,今年6月以來的公募基金公司高管變更,幾乎清一色集中在小公募,6月還未過半,就已有7家迷你型公募發佈高管變動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6月以來的高管變更公告中,東海基金鄧升軍的崗位變動引起行業關注,也凸顯了小公募的生存問題。

鄧升軍曾在半年時間內連升三級,由總助升至副總,再升至總經理,而在任職總經理三年後,鄧升軍在去年8月被免職總經理,降至副總。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鄧升軍任職總經理的3年時間內,東海基金的資產規模原地踏步,一直維持在10億規模的水平。今年6月初東海基金髮布了“副總”鄧升軍的離職公告。

生存壓力大,小公募人事變動多

頻繁的人事變動,已成爲小公募的一大特點。

6月12日一天之內,3家小公募發佈了高管變更公告,涉及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惠升基金公司公告稱,原公司董事長蔣寧個人原因離任,董事長職位將由萬躍楠擔任。萬躍楠在今年4月份之前曾在另一家小公募長安基金公司擔任董事長。紅塔紅土發佈公告表示,原公司總經理饒雄工作調整離任總經理,總經理職位將由該基金公司董事長李凌代任。

同一日,中信建投基金公司也發佈高級管理人員的變更公告,聘任方俊才擔任公司的副總經理。中信建投基金也是高管人員變動頻繁的一家小公募,今年1月初公司發佈公告,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袁野因個人原因離任。兩個月後,該公司又發佈公告,公司董事長蔣月勤因工作安排離任。在去年5月底6月初,該公司甚至在相隔十天內接連發布總經理、副總經理的離任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惠升基金、紅塔紅土基金、中信建投基金均是典型的迷你型公募基金公司。根據基金公司披露的信息顯示,截止今年一季末,惠升基金、紅塔紅土基金、中信建投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分別是215億、82億、299億。而300億的資產規模通常被視爲公募基金公司生存的榮枯線

實際上,隨着行業馬太效應顯著,資源向頭部基金公司集中,小公募的資產規模增長壓力巨大,生存面臨危機。今年6月以來的公募基金公司高管變更,幾乎清一色集中在小公募,6月還未過半以來,總計已有7家小公募發生高管崗位變動。

除了前述的三家小基金公司外,6月9日,明亞基金髮布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聘任鄧譯娜爲公司新任督察長。在6個月前,明亞基金髮布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高海濤因個人及家庭原因卸任督察長,之後,該公司由董事長肖紅代任督察長職務半年時間。

6月7日,先鋒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佈高級管理人員任職公告,新任朱明方爲副總經理,任職日期爲2021年6月3日。公告顯示,朱明方曾在華泰證券任職,歷任鵬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交易主管;華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籌備組成員擬任投資總監;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證券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常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等職務。

6月4日,華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佈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公告稱,公司董事長冷慧卿因個人原因於2021年6月2日離任,總經理丁卓代任董事長一職。華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19年3月1日,公司股東爲華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0%。截止今年第一季度末,該基金公司的資產規模不足50億。

連升三級後,降職又離職

在衆多迷你基金公司的人事變動中,頗被市場關注的是另一家迷你型公募基金公司。

6月3日,東海基金髮布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副總經理鄧升軍因個人原因離任,新任宗華俊爲副總經理,新任劉愛華爲副總經理。

副總經理鄧升軍原爲該基金公司的總經理。在2017年東海基金公司內部的一次人事變動中,從總經理助理職位升任公司副總,又在五個月後正式接棒總經理一職,半年時間連升三級,頗有職場勵志的故事效應。

然而在執掌東海基金的三年時間內,東海基金公司的資產規模,從鄧升軍上任總經理時約11億,在三年後的2020年7月,該公司資產規模原地踏步,依然維持在10億的水平。且在2020年第一季度,這家迷你型基金公司還遭遇旗下債券型基金的鉅額贖回。

顯然,無法力挽狂瀾的總經理,對公司大股東而言是失望的。2020年8月15日,東海基金髮布公告稱,總經理鄧升軍因個人原因於2020年8月14日轉任東海基金副總經理,嚴曉珺擔任東海基金總經理。而降職之後的鄧升軍,此前已被外界預期或難繼續在該公司任職較長時間,而此次離職公告也印證了這一點。

資源集中頭部,小公募逆襲有點難

迷你型公募基金內部人事變動頻繁的背後,是公募行業呈現出頭部效應和兩極分化

“市場的主要資源都集中在大型公募基金上,資金方和渠道方都認可網紅明星基金經理,小公司做大規模面臨很多壓力。”華南地區一家迷你型公募副總經理在一次聚會上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頭部基金公司虹吸效應太嚴重,主要的渠道資源都掌握在大公司手中,小公司可能需要差異化的競爭纔可以走出,但如何差異化本身也是難題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基金公司非貨幣型資產管理規模超過千億的已經達到37家,創歷史紀錄易方達基金以9548.68億元的非貨幣型資產管理規模居於第一;廣發基金、匯添富基金位列其後,非貨幣型資產管理規模分別爲5940.14億元、5808.71億元。

就在頭部基金公司藉助頂流基金經理不斷做大基金規模、頻頻推出新基金產品之際,還有40家基金公司總資產管理規模不足百億元,11家甚至不足10億元。在非貨基規模上,先鋒基金、新沃基金等6家公募的非貨規模不足5億元,明亞基金、興華基金等公募的非貨規模不足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