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盡援絕 黃伯韜拒俘拔槍自戕

東南軍政長官陳誠將軍(左4)與湯恩伯將軍(左2)等親赴第一線視察。(本報系資料照片)

餘氏不得已,乃親向參謀總長陳誠請求。陳誠竟把桌子一拍,說:「你要把兩軍人留在一起,預備造反啦!」此時抗戰新勝,陳誠之勢炙手可熱,餘漢謀何敢多辯,只得黯然而退。孰知三年之後,黃伯韜全軍就這樣平白無辜地給犧牲了。抗戰期中及抗戰以後,中央企圖消滅異己結果害人害己的事例,像這樣的真是罄竹難書啊!

我聞此訊息後,即向蔣先生建議黃淮平原劃成一個戰區,由白氏統一指揮。因爲在戰略上說,黃淮平原西至潼關、宜昌,東達濱海岸,本是一個地理單位;更有隴海、平漢、津浦三鐵路縱橫構成一交通網,調遣部隊和指揮作戰均極方便。無奈蔣先生不接受這一建議。他硬要把這個戰略單位分裂爲「華中」、「華東」兩個剿匪總指揮部。此種分割已鑄大錯,而以劉峙擔任更重要的華東剿匪總司令長官,尤非其選。

天子門生 驕縱不堪

此時駐防徐州的爲中央嫡系部隊的精華,約三十餘萬人,全系美式配備的機械化部隊,由兵團司令清泉指揮。黃伯韜兵團則駐于徐州東約五十餘華里隴海東段的曹八集碾莊一帶,以爲犄角。杜聿明和邱清泉在徐州的戰略是採取嚴陣以待的方式。杜、邱二人皆是「天子門生」,志大言誇,驕縱不堪。東北、華北一連串的失敗並未動搖他們無知的驕傲和可怕的自信。他們仍然認爲共軍不堪一擊。眼見共軍六十餘萬自四方向徐州合圍,杜、邱二人卻守株待兔,希望共軍在徐州四郊平原猛烈圍攻,好讓中央的機械化部隊充分發揮效能

誰知共軍指揮官陳毅劉伯承也十分狡黠,他們避免和中央機械化部隊作陣地戰,只是遙遙實行圍困。同時用以大吃小的「人海戰術」,於十一月初旬將火力較差的黃伯韜兵團(四個軍,七萬餘人)重重圍困,猛烈進攻。

黃伯韜突圍不成,乃向邱清泉乞援。清泉竟拒不赴援。參謀總長顧祝同見事急,遂親自飛往徐州,責令邱清泉出兵。邱清泉把眼睛一瞪,說:「我出兵援黃,徐州方面出事,誰能負責?!」

顧祝同拍胸說:「我是參謀總長,徐州失守,我參謀總長負責!」

邱說:「你說得好,你才負不了責呢!」

顧說:「難道你一定要違抗我參謀總長的命令?」

邱說:「什麼總長不總長,我就是不出兵!」

顧墨三氣得面孔發青,但他終無法使邱清泉援黃。此事在別的軍事系統看來,簡直是笑話,在他們黃埔系卻是司空見慣的事。大家都有「通天本領」,誰能管得着誰呢?

顧祝同回報蔣先生。蔣先生居然「御駕親征」,專機飛徐,在飛機上以電話命令邱清泉出兵援黃。邱仍然以徐州危險爲辭,抗不從命,蔣亦無功而返。

至十一月二十二日,黃伯韜彈盡援絕,全軍覆沒,伯韜不願被俘,乃拔槍自戕而死。

當此消息在南京傳出時,我們幾乎不能相信,因爲邱清泉拒絕參謀總長之命猶可,何以蔣先生的命令亦不能生效。因此有很多人就懷疑邱清泉的抗命是蔣先生授意的;至少蔣先生的命令的語氣是可以便宜行事的,清泉纔敢如此。因爲黃伯韜兵團原是「雜牌」,早在蔣先生蓄意消滅之列,爲使邱清泉保存實力而犧牲黃伯韜,也並不是費解的事。

精銳國軍 幾被消滅

黃伯韜所轄的四個軍,一軍原爲餘漢謀的廣東部隊,一軍原爲楊森所部川軍,其餘兩軍亦屬「雜牌」。抗戰勝利後不久,蔣先生命宋子文主粵,特於衢州設一綏靖公署,調廣東綏靖主任餘漢謀爲衢州綏署主任。這又是一項因人設事的空機關。餘漢謀就職之後,他的兩個軍遂奉命北調至蘇北、魯南剿共,受湯恩伯指揮。

粵軍北上後,中央又施展分割的故技,將一個軍撥歸黃伯韜指揮,調往魯南;另一軍則調往陝、甘,受胡宗南指揮。此令一出,餘漢謀便認爲不妥。因爲這兩軍都是嶺南子弟,相依爲命已久,作戰時互相配合尤爲有效。如今分調兩地,殊無此必要。加以兩廣人民對陝、甘的氣候、語言、生活習慣均不能適應,尤不能發揮作戰效能,徒作無謂犧牲。

餘漢謀首先向白崇禧和我訴衷曲,請向中央說項,收回成命。白崇禧和我都覺得我二人如開口,不但無效,反而得更壞結果。餘氏不得已,乃親向參謀總長陳誠請求。陳誠竟把桌子一拍,說:「你要把兩軍人留在一起,預備造反啦!」此時抗戰新勝,陳誠之勢炙手可熱,餘漢謀何敢多辯,只得黯然而退。孰知三年之後,黃伯韜全軍就這樣平白無辜地給犧牲了。抗戰期中及抗戰以後,中央企圖消滅異己,結果害人害己的事例,像這樣的真是罄竹難書啊!

黃伯韜兵團覆滅之後,共軍陳毅、陳賡、劉伯承等部加上新降受編的國軍,不下百萬,遂將徐州重重包圍。他們的戰略是圍而不戰以坐困國軍。徐州至蚌埠的鐵路交通已全部被破壞,國軍的補給全憑空運。軍隊和居民都煤、糧兩缺。時已隆冬,黃、淮一帶雨雪交加,大軍數十萬飢寒交迫,慘不忍睹。蔣先生乃電令華中剿總速遣大軍往救。白崇禧乃於十一月底派黃維兵團(約十萬人)自豫東循皖北一線向徐州增援。黃維師次皖北宿縣以南的雙堆集時,便爲共軍圍困,戰鬥不及一週,卒於十二月中旬全軍覆沒,黃維被俘。

當黃維兵團被圍時,徐州已完全孤立,蔣先生乃決定放棄徐州,下令各軍突圍南撤。但此次蔣先生親自指揮撤兵又重演錦州的故劇。大軍數十萬並不按戰術原則作有條理的撤退。因此一聲「撤退」,便人馬雜沓,奪路而逃。風雪滿天,道路泥濘,各地大軍擠成一團,進退兩難。全軍於十二月二日放棄徐州之後,勉強行抵徐州以南永城一帶,又被共軍重重圍困。共軍並發動民夫數十萬,於一夜之間掘壕溝數道,使國軍機械化部隊毫無移動的餘地。國軍便在風雪之中露宿兼旬,終於飢寒交迫中全軍覆沒,邱清泉死於亂軍之中,杜聿明則被共軍生擒。國軍精銳,至此幾全部消滅,剿共戰事,遂不可收拾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