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僞學生」搞學運──國民政府是怎樣失掉大陸(七)

政府官員周佛海。(時報出版提供)

教授說的第二件事:「頑固而又非常自私的整編政策」是指抗日勝利之後,國民黨一方面將非黃埔系統的「雜牌軍」解散,另一方面遣散日本留下的「關東軍」和「僞軍」;於是林彪接收了「關東軍」,劉伯誠接收了大部分的「僞軍」,成爲共軍主力部隊

楊鵬看來,這一點是國民黨整體錯誤政策的一個環節。當教育部宣佈,汪僞學生學歷,一律不予承認。理由是:他們所受的乃「奴化教育」。這事情引起了極度的反感。汪的中央軍隊全部學生由校長帶領,一夜之間,渡江投共。不久,汪的最精銳部隊,第一方面軍,由王耀武司令帶領,從蘇北奔向山東,投入新四軍懷抱。隨着第二、第三面軍也奔向共黨陣營,總數應爲四十萬人。外界宣稱六十萬人。在此之前,陳誠在東北解散所謂「雜牌部隊」二十萬人,也被中共伸出雙手,迎接而去。這對國府而言,是多大的損失!對中共而言,又是多大的收穫!

日語臺灣人教的

政府自重慶還都,政府正式宣佈「僞學歷」一概不予承認,理由是「奴化教育」。由政府設立「臨時大學補修一年課程,方能轉入其他大學。這項措施,等於是在所有學生頭上貼上「僞學校學生」的標籤,心理上受到極大傷害。「臨時大學」的課程着重政治教育,要大家重讀三民主義。其實在汪政府時代,三民主義及忠黨愛國的課程也是必修的科目

總理遺囑原是汪精衛手筆。三民主義之體系一書系周佛海所寫,並無人修改一個字或另有著作。「我們讀的和大後方沒有兩樣。中央學校從沒有日本顧問或駐在員,也無日本教授。日語是臺灣人教的。授課時數遠低於英文」。其他大學,情況也差不多,只是因爲處於淪陷,就變成次等國民,惡劣的錯誤政策,令學子氣憤填膺。

國共內戰開打,中共趁勢煽動,燃起了反抗烈火。首先是首都大中學生集體要求民主自由平等,反對獨裁專制,接着全國各大城市一呼萬應,演變成震驚全球的學潮。父母兄弟親戚鄰居跟着附和,變成全民運動,一發不可收拾,註定了內戰節節失敗,所謂一着錯誤,全盤皆輸。

經濟剝削」與「經濟崩潰」

汪精衛政府治下淪陷區人民豐衣足食,商業繁榮,物價穩定,是中華民國成立以來,經濟上最好的一段時期。日本投降後的一個月,楊鵬被調到重慶受訓十個月。

楊鵬看到人民的衣食住行和經濟情況差到極點,政府的財政也壞到極點。這是可以理解的。在這樣的對比下,國幣幣值理應低於汪政府「中央儲備銀行」所發行的「儲備券」的幣值。但是在政府「還都」的那幾天,突然宣佈:「國幣和儲備券的兌換率是一比二百」!由重慶到淪陷區的人,用一塊錢可以在淪陷區買到價值兩百塊錢的東西。這個決定完全違背了物價指數和貨幣計價的正規法則,等於是在對淪陷區兩億同胞的資產作廉價的沒收,引起淪陷區人民極度反感。後方來的人則是興高采烈,大肆揮霍任情采購。所有聲色場所到處充滿了半生不熟的四川話,顯示他們是來自大後方的「抗戰英雄」。淪陷的一切都是他們的戰利品。淪陷區的人民用二百元對他們的一元,似乎應該是沒有話說的。

楊鵬到重慶受訓時,曾經聽到受訓學員告訴他的一則故事:其實周佛海一直和戴笠有秘密聯絡。受訓的同學,現在也住在小白宮內陪周佛海,抗戰勝利後,戴先特地專機,把周佛海從南京接到重慶。周住進小白宮後不數日,宋子文即到小白宮會晤周佛海。主要目的是研商國幣和儲備券的兌換率。周說明他在南京發行鈔票的相對基金黃金數目和價值超過發行量。國府如有財政困難,可以考慮以一兌一。宋聞後不悅。周立刻改口說「以一兌二」也可以。宋仍不悅,旋即離去云云。(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