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鑑別一場最美馬拉松?"跑步+旅遊"產業成熟了
在剛剛過去的一兩個週末,各種馬拉松賽事伴着春天的到來,重新活躍起來。今年春季鳴槍的這些跑賽,大都擁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藉着春暖花開,將“跑步+旅遊”進行到底。
從主打“陽光、沙灘、碧海、藍天”的海南(三亞)馬拉松,到擁有世界雙遺產的成都雙遺馬拉松,再到環抱佘山森林公園風景區的佘山國際半馬,每一場賽事都藉助跑步刺激着當地的旅遊產業。
事實上,“跑步+旅遊”的概念在幾年前就已經出現在中國跑圈,但直到今年,這種模式才逐漸成熟,開始幫助城市和賽事公司取得理想的收益。
關注各種跑步賽事的資深跑者,或許會發現,這一兩年,越來越多的跑步賽事被冠以“最美賽道”的頭銜。
將21公里或42公里的馬拉松跑道置於一座城市最美的區域,或是直接安排在景區裡,似乎已經成了賽事公司吸引跑者前來參賽的“常規操作”。
看看剛剛鳴槍的幾場馬拉松賽事,就不難發現其中的共同之處。
3月10日舉行的海南(三亞)馬拉松,穿過三亞的標誌風景椰夢長廊,然後沿着國內“最美海岸線”一路奔跑,最終在著名景點“天涯海角”衝線,賽道雖然炎熱,但是主打“陽光、沙灘、碧海、藍天”讓跑者能在初春感受夏季。
3月17日舉行的成都雙遺馬拉松用賽道將都江堰水利工程、青城山和熊貓谷景區串聯在一起,無論是沿山綠蔭下的綠道,還是油菜花田間的臨盤,都透着雙遺文化的自然古樸。
都江堰雙遺馬拉松。
而同樣是3月17號的“G60”上海佘山國際半馬則是穿行在佘山國家森林公園、廣富林文化遺址和郊野公園之間,從“上海之根”跑到“上海之巔”。
“天氣好,風景也好。”一位參加了佘山國際半馬的資深跑者黃財富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這次來松江比賽就是爲了邊跑邊看風景。”
同樣的想法也來自墨西哥的女跑者Daniela,“我參加過世界各地的馬拉松比賽,但是我覺得這場比賽的風景很特別,空氣很好,到這裡跑步就是爲了玩。”
用跑步刺激旅遊然後“留住”跑者,正是辦賽公司和辦賽城市的目的,而經過幾年的培育,成效已經顯現出來。
海南(三亞)馬拉松的一項數據顯示,2019年參加比賽的島外跑者和家人朋友,由於賽事相關的“嗨跑節”,平均能在島上逗留5.45天,較島外馬拉松賽事平均水平高出90.89%;而佘山國際半馬的跑者也能在比賽結束後留在風景區裡1到2天時間。
賽事規模不夠大?依舊能刺激旅遊
其實,由於城市公共資源的限制,一場馬拉松賽事能夠承載的跑者數量是極爲有限的。即便像雙遺馬拉松這種規模達到國內一線大型賽事的路跑,也就差不多3萬名跑者參與,而像海南馬拉松和佘山國際半馬則只有17000多人和10000人左右。
不過,當賽事的籌辦和城市資源統籌管理的逐漸成熟,數萬人的跑步比賽足以給一座城市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
海南馬拉松組織了一個馬拉松週末,以半程、全程和一場“嗨跑節”組成,除了跑步,賽事主辦方還將旅遊資源、民俗文化等一系列元素融入其中。
據賽事主辦方統計,這些系列互動爲三亞吸引了152425人的線下參與者,其中島內人流量爲79614人,而島外人流量則爲72811人。
不僅如此,這些來到三亞跑步並且順帶旅遊的參與者,平均一人的日消費額爲1197元,這個數字相比於其他馬拉松賽事的平均水平高出了24.02%。
馬拉松就要配合美景。
如果數字還不夠直觀,那麼直接經濟效益的這項統計數據足以說明“跑步+旅遊”給三亞所帶來的利益。
據統計,這場馬拉松和它的系列活動直接經濟效益爲6.83億元,其中爲海南省旅遊業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爲5.21億元,爲其他行業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爲1.62億元。
而光是他們的“嗨跑節”爲海南省旅遊業帶來直接經濟效益中,零售業帶來的直接效益最高,共計1.34億元,佔比25.70%;其次爲住宿業,直接經濟效益爲1.20億元,佔比22.93%;景點、景區遊覽業帶來了共計9500.27萬元;餐飲業帶來了6984.49萬元;就算是城市公共交通運輸業,也多了4225.79 萬元的直接經濟效益。
此外,這場在三亞的馬拉松爲城市帶來的間接經濟效益更是高達26.58億元,其中包括產出效應17.98億元,所得效應7.76億元,稅收效應8306.54萬元,就業效應841人。
像成都雙遺馬拉松,據權威數據顯示,每年舉辦期間,能拉動整個城市消費增長高達55.9%,形成堪比“黃金週”的經濟效應。
“跑步+旅遊”,產業成熟的信號
用成都雙遺馬拉松主辦方負責人的一句話說,“我們的口號一直就是,帶上跑鞋去旅行。”
但過去幾年,這樣的觀念並沒有在中國的跑者圈子裡深入人心,而之所以能夠在這一兩年“發芽”,多少也得益於馬拉松賽事的逐步成熟。
就像2019年佘山半馬,賽事共設置14個醫療站,12輛救護車,醫護和救援人員457名,並配備40臺移動AED,招募了來自社會和高校的1460名志願者參與賽事服務,除此之外,賽事安保人員共計2021人。
成都雙遺馬拉松,除了增加分區分槍起跑和智能領物系統,主辦方還根據不同選手項目和分區定製短信提示;而海南(三亞)馬拉松則是強化了賽道的後勤保障,在2018年基礎上增加了食品補給站、降溫點以及醫療點的數量,併爲避免高溫對跑者的影響,賽事組委會增加了7臺消防車,在賽道沿途設置了9個噴淋點,爲選手提供噴淋降溫。
同時,爲了解決選手們的如廁問題,組委會在平均2.5公里處設置移動衛生間……
雙遺馬拉松的文創活動。
“‘跑馬’已經成爲一種時尚,而馬拉松也不僅是一場體育賽事,在它背後是體育產業的發展和體育消費觀念的變化。”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馬拉松賽事的發展其實就像旅遊產業需要用服務做出口碑一樣。
有意思的是,成都雙遺馬拉松還在完善服務和保障的基礎上,藉着刺激旅遊產業,開闢了一條“包裝賽事周邊商品”新思路——從服裝、抱枕、玩偶,到手機殼、冰箱貼、杯墊。
相比往年,今年賽事的周邊商品開發迎來了爆發性增長。而賽事主辦方的野心不小:將文創周邊產品收入從賽事總收入的不到十分之一,提升到三分之一。
“跑步+旅遊”已經成爲了馬拉松產業成熟的信號,或許有一天,“旅遊馬拉松”會成爲中國跑步產業的一種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