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不忘過去是爲了開創未來
2020年12月13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在這個沉痛的日子,舉國上下以各種形式深切緬懷南京大屠殺的無辜死難者。不管在哪、無論是誰,對苦難的經歷感同身受,對和平的祈願永不止息。
“侵華日寇,毀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蒼生”。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進佔南京城,公然違反國際公約,大肆屠殺手無寸鐵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死難者總數達30萬以上,犯下了駭人聽聞的反人類罪行,製造了人類歷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頁。
“一個缺少痛感的民族註定是沒有凝聚力的。”我們不能忘記戰火連綿、硝煙四起的歲月,我們不能忘卻國破家亡、生靈塗炭的苦難,我們不能忘懷視死如歸、前仆後繼的抗爭。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任何倒行逆施妄圖篡改歷史、否認暴行的圖謀,歷史不會答應,中國人民不會答應,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民都不會答應。
銘記歷史,不是要延續仇恨;不忘過去,恰恰是爲了開創未來。今年,14家網絡媒體平臺共同推出大型網絡在線公祭活動,南京600多所中小學舉行“國家公祭日”主題活動……以國家之名祭奠死難者,把個體記憶、家庭記憶、城市記憶,上升到國家記憶、民族記憶、世界記憶。縱然侵略者的槍聲淹沒在歷史塵埃,但捍衛正義的意志寫進了中國人民的靈魂深處,珍愛和平、維護和平的基因在中國人民的血脈中流淌。
只有銘記來時的路,才能走好腳下的路。如今,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中國人民不僅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且正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意氣風發地大踏步向前。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即將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從歷史中汲取力量,向未來砥礪前行,正需要“勿忘國恥”的覺醒,離不開“振興中華”的吶喊。正如詩人寫道,“我們今天需要的,不是槍炮、不是仇恨,而是清醒的頭腦、沸騰的熱血和自強的精神”。
遺忘不是對待歷史的方式,塵封不是面對苦難的態度。張純如在《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中寫道,“歷史並沒有爲這個故事寫下一個適當的結局。”在過去的一年中,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朱秀英、姚秀英、蔣淑萍、馬鴻祥相繼離世,目前經南京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協會認證在冊在世的倖存者僅剩73位。那些親嘗過屈辱和痛苦的人們終將離去,但那段苦難歲月絕不會隨風飄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