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商品觀察丨運輸量驟降40%!紅海局勢衝擊國際小麥貿易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舒曉婷 北京報道

當地時間1月23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3月合約收於每蒲式耳5.965美元,與前一交易日持平。自2023年10月18日以來,受紅海緊張局勢等因素擾動,CBOT小麥期價累漲2.8%。

世貿組織1月18日發佈的報告稱,由於胡塞武裝在紅海和亞丁灣對一些運輸船隻發動襲擊,今年1月上半月,通過蘇伊士運河的小麥運輸量下降了近40%,至50萬噸。同時,世貿組織指出,雖然過去兩週改變航線的船隻數量激增,但這尚未對亞洲或東非的總交付量產生重大影響。

全球糧食貿易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高效的運輸路線。100多年來,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縮短了航運距離,便利了商品貿易。最近,紅海局勢惡化加劇了人們對全球糧食貿易的擔憂。由於紅海在全球五分之一的小麥貿易中發揮着關鍵作用,潛在的中斷可能導致航運成本增加、延誤,並對世界糧食安全產生負面影響。

國際穀物理事會執行主任Arnaud Petit強調,有必要保持紅海的開放,以避免這些國家小麥市場受到衝擊,特別是考慮到黑海和歐盟原產地在小麥離岸價方面的競爭力。

國聯期貨研究所農產品事業部徐遠帆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今年全球小麥供應充足,但分配不平衡仍然會爲小麥價格帶來不確定性。在北半球嚴寒天氣和紅海局勢惡化影響下,短期CBOT小麥價格會有所支撐。待地緣衝突影響邊際遞減後,CBOT小麥價格將再由趨於寬鬆的供需結構主導而步入震盪下行通道。

紅海危機衝擊小麥貿易

國際航運順暢對穀物貿易的穩定至關重要。

在過去幾個月裡,降雨不足導致巴拿馬運河的水位創歷史新低。自2023年7月以來,巴拿馬運河管理局減少了每天可以通過運河的船隻數量,導致等待時間更長,運輸成本更高。從美國海灣和巴西北部出發,向亞洲運送玉米、大豆和小麥到亞洲的船隻,原本要通過巴拿馬運河,但它們要麼必須與其他貨物爭奪昂貴的過境權,要麼必須穿越大西洋,延長航程。爲了應對成本上升和在巴拿馬運河等待時間的延長,許多船隻改道使用蘇伊士運河。然而,紅海局勢惡化給全球海運貿易帶來了新的挑戰。

美國農業部發布的報告稱,主要航運公司已停止或重新評估紅海運輸通道。2021年,當蘇伊士運河被一艘擱淺的船隻堵塞時,一些船隻需要繞道非洲南端,或者等待運河暢通。船隻現在也在使用同樣的繞行方式,但這種繞行需要多長時間卻更加不確定。運往東非、中東和亞洲的歐盟和黑海小麥可能要多航行數千英里。

國際穀物理事會執行主任Arnaud Petit強調了紅海航線在全球糧食貿易中的關鍵作用。他指出,每年約有4200萬噸小麥從黑海地區和歐盟經紅海運往東非和亞洲,佔全球小麥貿易量的五分之一,有必要保持紅海開放以避免市場衝擊。

Arnaud Petit表示,東非國家對紅海的流量非常敏感,因爲這些國家進口的小麥有一半要經過紅海。由於來自黑海和歐盟的小麥在離岸價方面最具競爭力,因此更有必要保持紅海航行的暢通。

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市場、貿易和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約瑟夫·格勞伯(Joseph Glauber)也指出,東非、伊朗和巴基斯坦等國家尤其容易受到貿易中斷的影響,因爲這些國家高度依賴從歐洲和黑海進口的小麥。

替代運輸路線增加航程和成本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全球貿易數據門戶網站發佈的實時海運貨物跟蹤數據推算,如果航線要從蘇伊士運河改道繞過好望角,大約20%—30%的小麥出口可能會受到影響。

針對最近在紅海和亞丁灣發生的貨船遇襲事件,國際穀物理事會和世界貿易組織近日聯合發佈的監測報告稱,從歐盟、俄羅斯和烏克蘭運往特定亞洲國家和東非的小麥,通常要經過蘇伊士運河,2023年12月的總髮貨量爲240萬噸,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約8%是通過替代航線運送的,而正常情況下這一比例僅爲3%。在2024年1月上半月,替代航線的份額飆升至42%,在總運輸量80萬噸中,約有30萬噸繞過運河運輸。從12月初到1月中旬,從歐盟、俄羅斯和烏克蘭到亞洲和東非的約50萬噸小麥通過替代路線運輸,佔總出口量330萬噸的16%,這與一年前的5萬噸相比有了顯著增長。

報告指出,在紅海運輸中斷的情況下,從歐洲和黑海地區出發經過好望角的路線,將導致更長航行時間,增加海上運輸成本。Arnaud Petit預計,從黑海到亞洲的運輸成本將增加15%至24%。“這將減少這些地區的總交易量,因爲每艘船的航行天數將增加2至3周。”

荷蘭國際集團(ING Bank)大宗商品策略師表示,根據船舶類型和航速的不同,在好望角附近重新安排航線會使航程增加10天左右。

美國農業部發布的報告稱,衡量包括穀物在內的多種大宗商品全球航運成本的波羅的海乾散貨運價指數(Baltic Dry Index)在2023年12月初飆升。儘管該指數在過去一個月有所回落,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處於高位。

在RaboResearch總經理斯特凡·沃格爾(Stefan Vogel)看來,紅海運輸中斷可能促使運輸至亞太、中東和東非等目的地市場的澳大利亞小麥更具競爭力,因爲來自俄羅斯、烏克蘭、歐盟甚至美國東海岸的主要競爭對手途徑蘇伊士運河的運輸路線面臨調整。

短期國際小麥價格或上行

在經歷新冠疫情及俄烏衝突後,市場越來越重視全球糧食供給不平衡的問題。目前,紅海局勢仍在惡化,多家航運公司陸續宣佈停運紅海航線,引發市場對糧食運輸和貿易運轉的進一步擔憂。

徐遠帆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受紅海局勢影響最大的是進出歐洲和中東地區的航線,以及利用地中海港口作爲中轉進入非洲的航線。2023年12月,在負責運輸來自歐盟、俄羅斯以及烏克蘭小麥的所有船隻中,只有約8%的貨輪避開了蘇伊士運河,隨着衝突持續進行,到2024年1月中旬該比例已上升至42%,半個月內已有近一半的船隻繞道別的路線。如果紅海局勢持續緊張,將有越來越多的貨輪選擇繞道好望角,而持續繞行好望角將使運力至少收縮25%。

他強調,“總體而言,紅海運力下降一方面會導致小麥運輸時間拉長,小麥供給東非和亞洲市場的節奏明顯減緩。另一方面是運費上漲後會帶動國際小麥價格上行。兩方面都會增加全球糧食供給的不確定性。”

從全球小麥供需結構看,1月美國農業部供需報告預估2023/24年度全球小麥產量達到7.85億噸,其中主產國印度小麥產量不斷突破新高,美國、烏克蘭以及阿根廷小麥預計也能實現增產,全球小麥供應預期寬鬆。2023/24年全球小麥消費上調幅度不及產量上升幅度,所以期末庫存有所上升。

徐遠帆稱,整體而言,在全球小麥供需偏緊逐步緩解的格局下,2024年國際小麥價格重心或仍以下行爲主,但考慮到地緣衝突加劇導致全球供給不平衡以及消費總量增加的影響,國際小麥大幅走弱空間有限。

從短期影響行情的主要因素看,目前CBOT小麥的利多因素主要是天氣對北半球冬小麥的威脅,以及紅海局勢惡化影響小麥運輸。

天氣方面,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和德克薩斯州等一些地區的冬小麥作物仍然容易受到嚴寒天氣的傷害,預計美國和歐洲的冬小麥面積會減少,相關機構預估北半球冬小麥播種總計減少400萬-600萬英畝。雖然2024年俄羅斯大量種植冬小麥,但是北半球的天氣可能會嚴重影響這一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