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丨應提升社會資本投資基建的便利性

綦魯明(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的意見》,提出“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依法依規參與鐵路建設運營”,還提出“鼓勵各類金融機構、社會資本依法依規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融資”等。這爲擴大交通基礎設施投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政策指引。

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國內需求不足的矛盾。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擴大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具有明顯而重大的意義。首先,是我國實施擴大國內需求的有效途徑。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25年的9項重點工作任務,其中,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被放在了九大任務的第一位。交通基礎設施投資不僅在我國經濟中佔有重要份額,同時又因與其他產業的有機銜接具有較高的乘數效應,從需求側提供較強經濟增長動力,是落實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總體部署的重要抓手。其次,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必由之路。擴大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將通過進一步暢通商品、服務、生產要素循環,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爲企業生產創造良好外部環境。一方面,可帶動工業企業和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企業投資,促進工業和服務業融合,持續提高生產效率。另一方面,可帶動實現消費終端與生產企業的銜接,促進企業產品銷售和生產效益提高。第三,是助力構建國內統一大市場的重要工具。擴大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加快建設現代化交通運輸體系,可以打通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東中西部地區之間的跨區域運輸“大動脈”,暢通城鄉之間和區域內部的循環,持續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爲推動城鄉融合、區域分工和一體化發展,構建國內統一大市場創造基礎條件。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涉及土地、技術、資金等要素的投入。目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最大制約因素是資金要素的保障。過去一段時期,地方政府依賴買賣土地和土地抵押貸款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支出融資。然而,近年來房地產行業持續性下行及土地價格下降,導致一些地方政府收入快速收縮。“土地財政”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融資的支持難以持續。其次,專項債券作爲交通基礎設施的又一傳統融資途徑,在國家持續強化專項債券風險管理,疊加地方政府財力緊張、財政資金配套能力減弱的條件下,其對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資金支持的難度也在不斷加大。第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社會融資一直都是個大難題。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我國交通基礎設施規模快速增大,但新建項目正面臨成本上升、收益下降的困境,這主要體現在新建項目一般都是投資額度大、回收期長,偏遠山區的新建項目不光建設和維護成本高,而且收費難度大、效益較差,經濟發達地區徵地拆遷費用不斷提高,砂石、水泥、瀝青等原材料價格和人工成本持續攀升等諸多方面推升建設成本。由於交通項目成本收益難以實現自我平衡,導致項目建設需求與社會投資者意願錯配,難以有效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和獲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

交通基礎設施是典型的公共產品,具有較強的公益性、正外部性和經濟社會效益的長期性。只有“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用好,才能保障交通基礎設施的有效供給。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今後應加大改革力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着力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率、完善投資制度,以有效投資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高質量發展,支持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因此,應拓寬項目融資渠道,優化投資結構。適應基礎設施建設融資需求,健全財政投入保障機制,更好集中保障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用足用好中央交通專項資金政策,完善轉移支付制度,支持地方結合本地需求進行合理投資。優化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管理,完善收費公路專項債發行使用與額度分配等政策。全面開放交通市場,適當放寬投資規模大、回收期長的新建高速公路項目收費期限制,提高項目對社會資本吸引力。通過資產盤活、市場融資等模式,充分挖掘社會資金潛力。促進交通與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統籌協同各方投資,實現資源共享、空間共用,提升交通基礎設施的網絡效益和綜合效能。

爲此,應轉變政府職能,營造公開、透明、平等的營商環境。應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優化服務改革,做好招商引資項目的全流程服務保障工作。搭建政府、行業、企業、金融機構的定期推介交流平臺,建立政府與各市場主體間暢通有效的溝通和信息共享機制,積極推介成熟的重大項目,及時傳遞國家利好政策。健全社會資本投資合理回報與交易退出機制,提高社會資本參與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的便利程度,完善投資者權益保障制度。加快研究形成財政資金、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多方公平合作的有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