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回鍋肉、夢想之橋、埃及夢、緬甸鄉愁… 短視頻記載“一帶一路”精彩故事
【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 曹思琦 趙瑜莎】距離中國四川千里之外的孟加拉國首都達卡,南亞地區最大污水處理廠――達舍爾甘地項目,正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緊鑼密鼓建設中。
被稱作“川菜之魂”的回鍋肉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道普通可口的家常菜,但對於27歲的孟加拉籍員工馬萌來說,它不僅僅是一道菜。馬萌的領導秦濤,耿直大方,是地道的成都人。回鍋肉的重要原材料是豬肉,考慮到孟加拉員工,秦濤用巧心思爲抗“疫”復工的同事特別烹製了回鍋牛肉。大火炒出來的回鍋牛肉溫暖着馬萌的胃,也溫暖着他的心。
截至週五,孟加拉國報告新增新冠肺炎病例2275例,新增死亡17人,累計確診達443,434例,死亡人數達6,322人。在封閉管理下,馬萌和380名孟加拉籍同事,以及90名中國同事不得不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疫情期間爲了安全起見,他們關閉了廠區大門,蔬菜和食物靠當地供應商送至廠區門口,進行集中消殺後,再由廠區內各家參建方用車運至各家食堂,食用前食堂再次進行消殺。
馬萌是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電建成都院)在達舍爾甘地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部的綜合部辦公室秘書,這是他MBA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這個污水處理廠項目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在這個項目上工作的馬萌目睹了這個處理廠將給他的家鄉帶來巨大變化: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居民生活質量也有很大提升。
“我現在看起來挺醜的,疫情期間不能出門,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剪頭髮了,”在和環球時報記者遠程視頻的採訪中,馬萌笑道。“抗疫的日子真的挺艱苦的,但是我們有秦‘老闆’的回鍋肉。回鍋肉太好吃啦,我感覺在這裡工作的我們不僅僅是同事,更像是一起並肩作戰的夥伴。”
馬萌決定將他抗疫生活的一天拍成一條短視頻,而這條以“恆河畔的回鍋肉”命名的暖心小故事在近日舉辦的第二屆“一帶一路”百國印記短視頻大賽中也奪得了文化傳播大使獎。11月20日上午,由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和環球網聯合主辦的大賽頒獎典禮在武漢圓滿舉行。這屆短視頻大賽以“心手相連守望相助”爲主題,在延續首屆大賽策劃思路的基礎上,繼續着眼於“一帶一路”倡議,通過向“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建設者和受益者徵集短視頻故事,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這段一分鐘的視頻展示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中國企業員工的生活,中國工人和當地工人之間的友誼,以及他們共同抗擊疫情的決心和勇氣。這屆大賽一共評出了65個獲獎作品,雖然視頻中的主人公有着不同的膚色和文化背景,但他們都表現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美好未來的期待。他們的故事是“一帶一路”倡議中成千上萬受益者的縮影,也顯示着“一帶一路”倡議在沿線國家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
在全球受到新冠大流行衝擊之際,世界各地的工廠都已暫停,許多人面臨失業風險。新冠病毒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一帶一路”建設的腳步,但事實證明,“一帶一路”倡議不僅在當前危機中能夠保持正常運轉,而且在全球抗擊疫情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牛肉回鍋肉
空的塑料瓶漂浮在河流上,城市四處能看到散落的垃圾堆… 這是馬萌視頻裡的達卡市過去的樣子。
“達卡市目前居住着近2000萬人,這裡的居民製造了很多廢水。由於達卡市只有一座建於1978年的舊污水處理廠仍在運行,所以處理廢水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馬萌告訴環球時報記者。
爲了能夠建立覆蓋全部城市人口的現代化的污水處理系統,達卡市給排水局(Dhaka WASA)制定了污水處理總體規劃;作爲規劃中的一部分,達卡市給排水局決定優先在達卡市區東部建設達舍爾甘地污水處理廠項目,污水處理規模爲50萬m3/天。
2015年8月30日,達舍爾甘地污水處理廠項目EPC合同正式簽訂,實體工程施工期爲36個月,運維12個月,中國電建成都院爲EPC項目的履約實施方,項目資金由中國政府提供優惠貸款。
2016年10月14日,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孟加拉期間與孟加拉國總理哈西娜見證了項目的貸款協議的簽署。2018年8月19日,項目舉辦開工儀式。作爲“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和“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的簽約體現了孟加拉國政府對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支持和信賴,同時也是對中國標準和技術的高度認可,具有重要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意義,是重點民生項目。
環球時報記者從中國電建成都院瞭解到達舍爾甘地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設計能力爲每天50萬立方米。項目建設期間,不僅爲當地人提供了1000多個就業崗位,還對孟方工人進行了全面的技術培訓,項目上孟方的工人工資也高於當地平均水平。
“孟加拉國是一個人口高度密集的國家。我們資源有限,面臨着許多問題。‘一帶一路’改善了我們的生活,創造了大量就業,提高了我們的生產力。這個倡議提供了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馬萌稱。
今年25歲的馬哈迪也是一名在中資企業工作的孟加拉籍員工。馬哈迪是中鐵大橋局四公司的橋樑工程師,在他很小的時候,他就夢想他的家鄉要是有一座橋該多好,因爲擺渡過河去其他地方的方式費時費力還非常危險。於是,馬哈迪從小就立志長大後要成爲一名橋樑工程師。
大學畢業後,馬哈迪來到了中鐵大橋局四公司工作,今年是第二個年頭。他將他在這裡的生活和學習是如何讓他實現人生價值,以及帕德瑪大橋是如何惠及當地居民的故事拍成了一條短視頻,這則名爲《夢想與夢想之橋》的作品也獲得了短視頻大賽“‘一帶一路’”最美共建者”獎。
帕德瑪河好比中國的長江,帕德瑪大橋就相當於孟加拉國的武漢長江大橋。帕德瑪河將孟加拉國土分割爲東北及西南兩部分,現僅有上游一座橋聯通兩岸,人們交往及貨物流通主要依賴於少數幾個渡口,若遇惡劣天氣則無法通航,交通極不便利。所以孟加拉民衆對修建帕德瑪大橋的呼聲很高,稱其爲“夢想之橋”。
而在帕德瑪河上建橋是一個世界級難題。惡劣的自然環境,給大橋建設帶去重重障礙。爲了解決這些困難,項目建設中,中鐵大橋局採用了一系列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打破多項世界紀錄。目前,隨着中鐵大橋局帕德瑪大橋以及鐵路連接線項目的加速建設,其作爲泛亞鐵路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是“一帶一路”重要支點的意義越發顯著。
大橋建成後,孟加拉國南部21個區與首都達卡之間居民將告別僅靠擺渡往來的生活,與此同時,孟國南北鐵路網也將打通。環球時報記者從中鐵大橋局四公司瞭解到初步估算大橋會爲孟加拉國帶來每年1.5%左右的GDP的增長,受益人口超過8000萬。公司表示,該項目建設爲當地創造3萬餘個就業機會,龐大的工程也提升了當地民衆的職業技能。
“這兩年,我也學習了很多建橋的技術。這個項目也培養了很多像我一樣的孟籍工程師。我希望這座橋早日建成,讓孟加拉人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馬哈迪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據馬哈迪稱,在帕德瑪大橋項目工地現場,許多道工序都由孟加拉國當地工人完成。這些工人此前都曾隨中鐵大橋局參與過多座橋樑建設,如今,他們不僅是中國的老朋友,更是建橋修路的行家裡手。
“帕德瑪大橋承載着我們孟加拉國人民的夢想,也緊緊連接着中國和孟加拉兩國人民的友誼,見證着我們攜手共建美好生活,”馬哈迪稱。
第二故鄉
哈南是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建)入職最久的埃及籍員工。至今,她在中建工作已有30餘年,將青春都奉獻給了中建。哈南主要負責辦理中建中國員工在埃及的工作簽證等文件。當她得到中建這個工作機會的時候,她一度懷疑自己是否能勝任這份工作,能否在一箇中國公司工作。
“現在中建埃及已經成爲了我的第二個家,我的同事們都是我的親人,”55歲的哈南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她非常感謝中建埃及這個大集體,說這份工作給了她獨立,讓她更加自信強大。
自從加入中建之後,哈南也愛上了中國文化。“我喜歡綠茶,喜歡中國新年和中國食物。我最喜歡吃餃子,北京烤鴨,炒麪和麻婆豆腐。”
在哈南眼裡,中建埃及爲當地的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建集團負責建設的“一帶一路”重點項目、中國企業在埃及的最大項目、也被稱爲非洲新地標――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務區(CBD)項目在2018年開工。這個項目位於新首都一期核心區,總佔地面積約50.5萬平米,初步規劃建設1棟345米高的非洲第一高樓、12棟高層商業辦公樓、5棟高層公寓樓和2棟高檔酒店,共計20個高層建築單體及配套市政工程,總建築面積約170萬平米。
項目建成後,埃及將真正擁有世界級的高檔中央商務區,坐擁非洲第一高樓,並帶動埃及蘇伊士運河經濟帶和紅海經濟帶開發,助推埃及國家復興計劃的實現。
“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好項目,會幫助埃及吸引來自全球各地的投資,”哈南感慨道。“一帶一路對我來說是同一條道路,也是同一個夢想,因爲這個項目也給我的家庭帶來了更多收入。
近年來,中央企業積極投身“一帶一路”建設,在促進基礎設施聯通、提升國際產能合作、帶動當地就業和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他們也致力於讓帶路國家的人民更完整地瞭解中國文化,從而更好地瞭解中國,增進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
在這次獲獎作品中,有一則視頻講述了中華鄉愁書院在緬甸曼德勒城傳播中華文化的故事也格外引人關注。
書店的店長武君君是第三代緬籍華人。武君君從小就聽父母說中國的一些故事,慢慢地對中國產生了強烈好奇和熱愛。2012年雲南騰衝民族中學來到她就讀的華校招生,她便馬上報名,開啓了在中國的求學之路。
“因爲從小受父母的耳濡目染和中國的求學經歷,讓我對中華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來到中華鄉愁書院,一方面是想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傳播中華文化、促進中緬友好;另一方面,這也是自己不斷學習中華文化的難得機會,”武君君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據武君君稱,在緬甸,有很多華人,還有一些當地緬甸人,對中國文化,經濟形勢和政策走向充滿了興趣。“在我們書店,緬語版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非常暢銷。很多學生把它當做學習的辭典和工具書,一些當地人也將它視爲了解中國的窗口,”她說。
緬甸的中華鄉愁書院誕生於2017年,雲南新華書店集團推出了一個以“鄉愁”爲符號的文化品牌。從老撾萬象到泰國清邁、清萊再到緬甸曼德勒以及馬來西亞吉隆坡、巴生……雲南出版集團將在南亞、東南亞國家投資建設15個以公益性爲主的“中華鄉愁書院”。爲主動服務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和“絲路書香工程”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印刻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尋根之路。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雲南新華書店集團海外事業部副總經理趙瓊櫻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通過展示社科文學書籍、兒童圖書和政治經濟讀物,我們中華鄉愁書院希望成爲海外華人華僑寄託鄉愁的精神家園,讓外國朋友更全面、更直觀地瞭解中國、認識中國。”
“一帶一路”百國印記短視頻大賽就好比一座“民心相通”、“共築友誼”的“橋樑”。未來,期望有更多的中國企業能夠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加快“走出去”步伐,打造品牌、塑造文化、展示形象,持續提升企業軟實力和海外傳播力,爲“一帶一路”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