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文化和旅遊助力乳業振興
日前,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在北京內蒙古大廈召開乳業振興發佈會,發佈《民族傳統奶製品加工坊登記辦法》,要求各生產廠坊按照民族傳統奶製品地方標準進行生產,並建設旅遊景區演示體驗場所,爲遊客展演奶製品製作工藝。
近年來,內蒙古致力於民族奶製品特色化發展,錫林郭勒盟、呼倫貝爾市等地奶農積極開辦奶製品加工坊,生產遊客喜愛的蒙古奶酪、奶皮子等傳統奶製品,創造了奶製品年產值超10億元的佳績。
旅遊助力民族乳業振興
內蒙古地處北緯黃金緯度,從東到西橫跨5個氣候區域,大草原、大森林、大湖泊、大溼地、大山脈、大沙漠,繪就了多姿多彩的壯美景象,也孕育了天然、綠色的農畜產品。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布小林、副主席歐陽曉暉先後作出批示,要求抓緊研究民族奶食品標準、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生產許可證發放等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大扶持民族奶食品加工業力度,推動內蒙古民族奶食品品牌建設,助力奶業振興,幫助牧民增收。
2020年初,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等11個部門成立了民族乳品聯合專項行動領導小組,推動民族傳統奶製品產業發展。
“內蒙古擁有391家A級旅遊景區、801家星級接待戶、2200多家農牧家樂、200多家星級飯店、1120家旅行社、1.3萬餘名導遊。旅遊產業既是立足本土、面向遊客銷售奶製品的大平臺,又是向國內外市場推薦奶製品的講解員、宣傳員和銷售員,已經成爲助力民族乳業振興的有生力量。”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產業處相關人士表示。
近年來,隨着伊利、蒙牛“兩頭牛”的市場佔有率越來越高,內蒙古已成爲名副其實的全國“奶罐子”。同時,乳業企業積極發展工業旅遊,成爲祖國北疆旅遊的“新能源”。
伊利集團行政總監張霞表示,該集團開展工業旅遊以來,累計接待遊客量已突破1500萬人次。經過15年的發展,伊利已開拓出政務考察、商務交流、研學實踐、休閒觀光等多類旅遊產品,加之多語種語音導覽、VR體驗、360度在線參觀、“搖一搖”生產互動等,讓工業遊“活躍”了起來。蒙牛工業旅遊景區總經理程彩豔介紹,該景區2009年被評定爲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並被評爲首批全國工農業旅遊示範點、內蒙古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等。
“伊利、蒙牛兩家工業旅遊景區的成功運營,釋放了乳業的‘白色能量’。同時,農牧家遊促進了手工乳製品製作、技藝傳承等。”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產業處相關人士表示。
文化和旅遊助力乳業振興
“金盃銀盃斟滿酒,雙手舉過頭……”歌聲飄蕩在內蒙古各大景區裡。不論演唱哪一首敬酒歌,景區工作人員都用最香醇的奶酒,真誠地迎接每一位遊客。
內蒙古財經大學副教授馮守於表示:“乳業企業推出的工業旅遊具有極高的宣傳營銷價值。參加工業旅遊的遊客是企業最直接的消費者和最有力的宣傳者,同時也是打造乳業品牌的最佳支持者。假定遊客在內蒙古旅遊期間,每人每天消費一杯奶,每人在旅遊結束時購買50元的奶製品,並將自己的良好感受告訴10位親朋好友,這將是一股不容忽視的消費力量和宣傳力量,將有力助推內蒙古乳製品衝出中國,走向世界。”
在內蒙古的廣大農村和牧區,口口相傳的技藝和傳統飲食習慣,成爲推進傳統乳製品發展的基石。如今,去農村吃一頓農家飯、逛一次牧家樂、買一些傳統乳製品,已成爲很多遊客的新需求。此外,遊客對擠牛奶、喂牛、奶食品製作等體驗項目也很感興趣,親子游和家庭遊火爆。
呼和浩特市旅遊協會秘書長蘇鵬飛表示,目前,在內蒙古的星級接待戶和農牧家樂裡,奶製品消費在遊客早餐消費中佔很大比重,獨具特色的奶酒、被譽爲“內蒙古芝士”的奶豆腐,還有奶豆、奶酪、奶皮子、奶酪月餅等,深受遊客喜愛。
“數據顯示,在內蒙古各大星級酒店的採購名單裡,酸奶、鮮奶及本地特色奶製品是必備的,而製作高端食材所需的黃油、芝士、牛奶巧克力等仍然依賴進口。因此,在發展高端乳產品方面,內蒙古乳業仍然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和發展機遇。”蘇鵬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