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能險風光不再了嗎

萬能險的創新既是其優長,也恰恰是其風險。本來產品設計初衷是爲了通過長期投資收益,平衡和保證長期保障的質量穩定,但實際操作中卻走了“變長爲短、重理財輕保障”的路子。從更長遠的時間跨度看,完善諸如萬能險這類通過資產端和負債端積極互動管理,達到資產負債匹配的產品,仍然不失爲創新方向

據銀保監會最新數據,今年前5個月,萬能險保費同比再度大幅下滑,在人身險公司總保費中佔比進一步萎縮。對此,不必莫名驚詫。按照當前“保險姓保”的監管模式發展方向,健康險、長期壽險保障型保險產品成爲正道的同時,像萬能險這種偏理財功能的保險產品進入下降通道自是必然。

所謂萬能險,就是在傳統保險產品的風險保障功能之外,加上了儲蓄投資功能,即所謂“一費兩戶”的創新管理模式。“一費”是保險保費,“兩戶”是“風險保障賬戶”和“投資賬戶”。之所以有“萬能”的美稱,是因爲萬能險的保費交納、保額設定可以靈活調整,這是爲滿足保單持有人在不同時期的保險需求,與傳統壽險有較大區別

事情往往有正反兩面。萬能險的創新既是其優長,也恰恰是其風險。本來產品的設計初衷是爲了通過長期投資收益,平衡和保證長期保障的質量穩定,但實際操作中卻走了“變長爲短、重理財輕保障”的路子。比如,其最晃眼的招牌是有保障又有投資,但實際上只有很低的死亡或嚴重殘疾理賠;最誘人的高收益率,實際是一些險企,特別是中小險企爲獲得快速資金流量,走的一步險棋

從負債端看,萬能險的成本非常高,而保險公司持有萬能險資產的時間又多爲短期,相比保險資產使用期限平均爲5年至7年的特性,這種負債端與資產端懸殊的時間差,隱含着巨大的資產負債久期錯配風險。此外,與其他保險產品甚至很多金融產品不同,萬能險可以列明保證收益率。這種能在保險合同中體現的剛兌,正好爲保險銷售誤導提供了某種程度的便利,一時間消費者趨之若鶩。2015年時,萬能險保費同比增速竟高達95%。

凡此種種,意味着近一段時間萬能險保費規模一跌再跌是有其內在原因的,再加上外部穿透式監管的節節升級,野蠻生長自然不可持續

由於設計和營運的諸多問題,萬能險容易集聚風險,在當下也很不主流。但從更長遠的時間跨度看,完善諸如萬能險這類通過資產端和負債端積極互動管理,達到資產負債匹配的產品,仍然不失爲創新方向。特別是隨着社會老齡化的加深,越來越多的人需要有針對長期保障資金增值的財富管理工具,以平滑經濟發展和變化造成的減值。

這是擺在監管部門面前的大問題。如何形成既能保護創新,讓保險公司有合理自由的資產匹配空間,又不發生不同領域風險的互相傳遞,這是對管理智慧的一種考驗。畢竟,只“堵”不“疏”,非長久之計。

對保險公司來說,要回歸萬能險設計之初的長期財富管理功能,需要從長期保障和長期儲蓄角度對其進行再造,同時還需顯示出有別於其他金融產品的獨特優勢。這對保險公司來說,同樣是一個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