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定期追蹤 有助緩腎功能退化避免末期腎衰竭
▲成大醫院慢性腎臟病諮詢團隊,守護慢性腎臟病患者的健康。(圖/成醫提供)
成大醫院健康教育中心慢性腎臟病衛教師陳珍緯說,腎臟病的病程會隨着年紀、全身系統性疾病或是不當藥物使用造成功能持續退化,若是能定期追蹤,積極配合醫師診療,做好腎臟的保健與照護,有助於延緩腎功能退化的速度,避免末期腎衰竭,最終需洗腎的重大沖擊。
陳珍緯衛教師指出,臺灣民衆普遍有使用中草藥習慣,也常認爲中草藥爲天然植物而忽略其傷害。中藥馬兜鈴酸腎病變的病患,往往在3到6個月內,腎臟會由正常到完全損壞而產生萎縮。因此呼籲民衆,藥物都要經過合格的醫師處方且嚴格遵守醫師指示,勿相信偏方或是來路不明的藥物,避免腎功能發展成末期腎衰竭進入『洗腎』的遺憾。
陳珍緯衛教師說,爲穩定慢性腎臟病病人的病情,與減緩病程的進展速度,針對配合慢性腎臟病照護計劃之收案病患,在病人回診時,會定期安排到健康教育中心接受衛教師的衛教指導,透過檢驗檢查異常的數值,及腎臟病階段與腎絲球過濾率,提醒、也教育病人在生活上的應注意事項,包含腎臟病飲食控制、藥物指導、全身系統性疾病指導,針對慢性腎臟病第3期以上的患者還會搭配營養師的介入指導。目的都在控制延緩病情的進展。
對於慢性腎臟病第五期-末期腎病變的患者,心理支持與腎臟替代療法的指導是衛教師的衛教重點。陳珍緯衛教師指出,末期腎病變患者可接受的替代療法除了「腎臟移植」外,也可以藉由透析治療(俗稱洗腎)來維持生命,方式則有「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兩種治療方式。
在指導過程中衛教師須評估個人生活型態、自我照顧能力及家人朋友支持系統與病患共同選擇最適切的治療方式,目的在於減少合併症及感染風險,在適當時間安全進入透析。
當血中的尿毒指數不斷攀升,藥物及飲食控制無法有效控制病情時,衛教師會協助病患選擇一種適合的腎臟替代療法來取代失去的腎臟功能,而「透析通路」準備爲指導首要,衛教師會進行「腹膜透析導管」、「動靜脈瘻管」之建立,經由模型、教具、單張加強病患認知及照護,爲未來可能的洗腎治療做好準備。
醫師會評估末期腎病變患者的年紀、身體狀況、共病症等,給予選擇透析模式之建議。對於建議選擇「血液透析」之患者來說,聽到醫師建議要先做好透析血管(動靜脈瘻管)的準備,病患的心情開始感受到壓力,甚至感到絕望,常以爲血管做好就是要開始進入洗腎,往往會排斥、抗拒。陳珍緯衛教師表示,提供心理支持、傾聽,找出問題點給予適當建議是重要的,以正向積極樂觀的心態與透析和平共處。
陳珍緯衛教師舉案例說明指出,一位慢性腎臟病第五期的婦人,辛苦了一輩子,到了該享福的時,卻發現罹患腎臟病而且還是第五期。她一開始也是怨天尤人,但先生及小孩給她很大的心理支持,讓她終能接受「有一天會遇到洗腎」的最壞可能,並做好「萬一」(動靜脈瘻管)的準備。
患者平時配合衛教師指導,注意日常的飲食及生活,遵守低蛋白飲食治療,血壓、血脂控制良好,醫師評估腎臟功能的肌酸酐指數也維持穩定。結果,做好的動靜脈瘻管至今已逾一年多了,都還不需開始洗腎。
陳珍緯衛教師表示,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腎功能雖然無法逆轉,但是在專業醫師診療下,定期門診追蹤檢查、血壓、血糖、血脂控制好、積極配合飲食控制、預防感染、運用衛教資源,與腎臟病照護團隊保持聯繫,一起守護腎臟,減緩腎臟功能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