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學者:印度選擇了一條高風險戰略路徑
陸學者指印度選擇了一條高風險戰略路徑。圖爲去年6月28日印度總理莫迪(坐者右)、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坐者中)和美國總統川普(坐者左)在大阪舉行日美印三邊會談。(印度總理辦公室提供/中央社)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林民旺27日在大陸鷹媒《環球時報》撰文指出,10月27日,第三次印美外交部長+國防部長的「2+2」對話將在新德里舉行。該機制被視爲川普政府時期印美關係發展的標誌性事件,而此次對話更是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印度外交戰略調整的一場「豪賭」。
林民旺表示,印美「2+2」對話機制於2018年啓動。本次是2019年5月莫迪獲得連任後,兩國舉行的第二次對話。在這次對話中,備受外界關注的是兩國簽署《地理空間合作基本交流和合作協定》(BECA)。一旦簽署,意味着印度完成了正式加入美國防務「盟友」的歷程。
文章表示,近些年來,印度陸續簽署了美國防務「盟友」的基礎軍事協議,包括2002年印美簽署的《軍事資訊總體安全協定》, 2016年簽署的《後勤切換式通訊協定備忘錄》,和2018年簽署的《通信、相容性和安全協定》。BECA的簽署,將爲印度獲得美國衛星資料支援,說明其提高導彈及軍事武器的精確度。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印度已經將自己的防務和安全牢牢地捆綁在美國的「戰車」上了。
林民旺稱,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對話所選擇的時間點。川普政府能否實現連任,答案將在一週後揭曉。印度選擇此時迫不及待地同川普政府舉行對話,顯然是防止印美關係「大局」可能因爲美國大選出爐而生變。另一方面則說明,莫迪政府認爲現在與川普政府達成協議,要比同塵埃落定後的下屆美國政府談判更容易獲得更高的談判價碼。
文章指,「鎖定」印美戰略關係,併成爲美國的「準盟友」,避免莫迪政府在國內議題上受到整個國際社會的批評。另一方面,實現了印度要藉美國之手「抵制」中國大陸在南亞的影響力拓展。爲此,印度甚至寧願部分放棄其作爲「南亞霸主」地位的訴求。
今年9月,美國與馬爾代夫簽署《防務和安全關係框架》後,印度一反常態表示歡迎。10月初,美國副國務卿史蒂芬·比根訪問印度時,印度甚至推動比根同不丹和孟加拉的接觸和訪問。同樣,蓬佩奧在「2+2」對話後,將繼續訪問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印尼,聲稱要同這些國家討論「關於自由國家如何共同抵抗中國共產黨構成的威脅」的問題,印度同樣予以默許支持。中國大陸彷彿真的成了印度在南亞和印度洋的「心腹之患」,而美國卻成爲印度可以借重的力量。
林民旺強調,新德里的這一戰略豪賭不會沒有代價。隨着印度深度融入美國的盟友體系,作爲印度最信任的戰略伙伴俄羅斯同樣面臨着兩難的選擇,畢竟美國的「印太戰略」同時是指向俄羅斯的。而且,美國與伊朗關係的緊張,同樣導致了伊朗與印度戰略伙伴的弱化。印度在戰略上站隊美國的同時,必然要承受削弱印俄、印伊關係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