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祖嘉/爲什麼比較GDP沒有意義?談估算城市GDP的繆思
▲ GDP代表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生產總量,也代表一個國家的生產力。(圖/路透)
日前,報載大陸21世紀經濟研究院統計結果顯示,2019年大陸已有14個城市的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其中深圳市人均GDP達到29,498美元,超過臺灣的25,909美元,而且預計深圳將會是第一個人均GDP達到3萬美元的城市。GDP爲國民生產毛額,代表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生產總量,也代表一個國家的生產力,它可以說是衡量一個國家總體經濟能力最重要的一個指標。
因此,我們就會經常看到一些相關的報導,比方說,幾年前,廣東省的GDP總量超過臺灣,成爲第一個經濟體超過臺灣的省份,然後江蘇、淅江和山東等各省GDP總量分別超過臺灣等等。現在,我們又看到有機構統計城市的人均GDP,比方說,現在深圳的人均GDP超過臺灣等等。這些統計數據其中想要表達的意義,就是這些城市人均生產力超過臺灣。
不過,雖然GDP是很重要的經濟指標,但是經濟學是社會科學中最接近自然科學的一門學科,其所採用的各項統計及相關數據,也可以說是在社會科學中最嚴謹的。因此,如果要在不同國家、區域或是省市之間進行統計數據上的比較時,應該就必需要有嚴謹和相同的統計方法和數據,當做比較的基礎,如此才能進行有意義的比較分析。
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是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總產出,但是因爲由於國內的企業太多,不易一一計算,而且其中會出現重複計算問題,因此國家統計單位通常會採用估算的方式,一種是由需求面來估算,包括民間消費、民間投資、政府支出與淨出口(即出口減進口)等等。另外一個估算方式,是採用要素所得面的估算,包括薪資、利息、租金收入和企業利潤等等,而此方式通常會扣除企業折舊和企業的間接稅,因此得到的金額會比GDP少一些,我們稱之爲國民所得(national income, NI)。
▲若統計基礎不一樣,GDP的比較就沒有意義。(圖/路透社)
從統計資料面來看,在估算GDP時,需要有進出口的統計資料,而每一個國家的海關資料都屬於中央政府財政部,所以國家可以統計進出口總量,然後再估算全國的GDP;接着再除以全國人口數,就得到全國的人均GDP。然而,對於城市而言,並沒有進出口的統計資料,因此無法估算個別城市的GDP,當然也就無法估算各城市的人均GDP;比方說,我們沒有臺北市的GDP,也沒有紐約市的GDP,因爲統計上無法取得這些城市的進出口資料。
從這一個角度來看,大陸用他們的方式計算出來的城市(或各省)GDP,然後再與臺灣相比,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爲統計的基礎是不相同的。
然而,一個城市居民的所得或是收入的高低,當然還是很重要的統計資料,因爲這畢竟還是代表該城市市民的重要經濟力量,這時就可以採用第二種的統計方式,就是用要素面衡量來國民所得。以臺灣爲例,我們的主計總處是利用家戶申報所得稅的資料,來衡量家戶和企業在薪資、利息、租金和利潤等各方面的收入,來估算家戶所得。然後這些家戶所得就可以依城市、省份和國家加總,從而得到全國和各城市的國民所得;再除以家戶內的平均人數,就可以得到全國和各城市的人均所得。
國際上大多數國家都有估算家戶所得及人均所得,而且採取類似上述我國的估算方式,因此得到的結果才能進行比較。我們認爲中國大陸如果真的想要在城市的經濟表現上與其他城市比較,就應該去統計相關資料,尤其是財稅資料,然後計算全國和各省市的國民所得及人均所得,這樣和其他國家的主要城市統計結果才能要相同的比較基礎,也才具有真正的比較意義。
當然,近年來深圳市快速發展,不論在生產總量上和科技技術上的表現,都令人刮目相看,大陸其他一些城市的表現也同樣出色,比方說,廣州和杭州等。但是,一般國際上在看一個城市的表現時,很少採用GDP總量,因爲一方面根本沒有相關統計,另一方面它的數據與人口總量有很密切的關係。所以,應該採用多種細項指標來衡量的城市競爭力來看城市的發展,比方說,中國大陸北京社科院每年都有出版一本大陸城市競爭力指標排名評比,我們認爲這些城市競爭力評比的重要性會比單單隻看城市GDP要更有意義。
熱門推薦》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