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晨煜醫生:爲什麼會經常覺得人活着沒有意思?
知乎截圖
小時候的口頭禪是「沒意思」,每次家人催促我做點家務或者要去體育鍛煉時,這種「無聊感」或者「焦慮感」就會充盈在腦袋裡,使得我對於別人安排的事務產生抗拒,這個時候他們越是催促我,這種感覺就愈加強烈。
反倒是不經意間能夠進入的「心流體驗」會讓我忘記時間的存在,比如看一部電影,片頭並不怎麼吸引人,但如果能耐着性子看下去,就可能進入一種沉浸式體驗,在這種體驗中,沒有焦慮、沒有無聊,時間也會變快。
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中說道:焦慮把人從對「世界」的沉溺帶回。
日常的熟悉感崩潰導致人的存在模式從「安住於世」進入「無所立足」。當人從「對世界的沉溺」中被帶回,事物的意義被剝除時,就會因面對世界的孤寂、無情和虛無而焦慮。
如果不想讓自己持續地身處焦慮的泥潭,你就需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心流體驗,或者找到能讓你沉溺其中的事情。
抑鬱症的一個核心症狀是興趣索然,他們對各種事情缺乏動力,認爲沒有什麼事情值得去做,當家人朋友建議看看書、跑跑步、適度建立社交時,他們通常會拒絕——做了這些能有什麼用呢?人生不一樣還是一片晦暗?
一部分抑鬱患者陷入到對「意義」的追尋,甚至開始思考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將要去往何處?」,然而大多數人並不能給出一個令自己滿意的答案。
新學到一個詞「意義怪」——他們凡事都要找尋意義,在開始一件事情開始之前就要明確動機、目標、過程和收穫,要把一件事情的附加值攤開在桌面上,12345列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件事情必須有意義纔會想要去完成,沒意義的事就沒有必要去做。
你或許認爲只有工作學習纔是有意義的正事兒,任何的娛樂放鬆都是浪費時間,所以看閒書、打遊戲時會帶着強烈的自責感。結果往往是「正事兒」沒做好,娛樂的時候也充滿了愧疚。
我不想否認對於「意義」的追求是有價值的事情,但是簡單地把事情歸類爲「有意義」或「無意義」並不可取,這樣反而會限制你的行動,你可以嘗試尋找生活中「有意思」的部分,這可能才能保證你持續地對生活產生熱情。
一個抑鬱症患者在看過一些哲學方面的書籍後就斷言「人生毫無意義」,沒有什麼事情值得努力。因爲任何階段目標和意義都會在事情達成的瞬間就消失不見。
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努力學習、考個不錯的成績可能是他們的目標和意義,而對於少部分人,他們會質疑「考了好成績之後呢?又能怎樣呢?」
無獨有偶,持此種態度的哲學家還不在少數,19世紀哲學悲觀主義的代言人叔本華就曾說過「爲了任何目標而努力都是毫無意義的,因爲從宇宙的尺度來看,目標會瞬間消失」。人不可能獲得快樂和達成目標,它們都不過是未來的幻影或者是已經消逝的過去。
但有趣的是,有許多事情對叔本華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比如他一生都在積極寫作,努力說服別人相信「人生毫無意義」,反對黑格爾的哲學體系,從事哲學思考而不是選擇自殺。
意義是人爲賦予的價值,如果一件事情本身是重要的,他們就不需要意義來支持其重要性。反而我們越是陷入對意義的追求,就越不可能發現意義,因爲它就像快樂一樣,無法直接求得。意義和快樂只不過是參與生活的副產品。
本文作者:申晨煜
責任編輯:劉巖
免責聲明
本科普文章之目的是提供普適的健康信息,內容均爲科普知識介紹,不含有推薦、證明等廣告屬性。科普內容不能代替任何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方案,如有需求請您及時就醫。作爲科普文章,本文中如出現極限詞,爲醫生臨牀經驗中的個人認識或學界共識,是希望讀者能夠認識其客觀重要性的表述,無廣告屬性。
如對這篇科普文章有任何建議,或對文中來自網絡未能找到出處的圖片有版權異議,請發郵件至安忻品牌部:tangsj@axnslee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