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史話-毛主義的誕生

毛澤東湖南韶山老家今時面貌。(新華社

▲中共建黨早期人物,圖爲1922年共產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陳獨秀(前左1)和瞿秋白(後左1)等。(新華社)

楊開慧幼兒時的毛岸英毛岸青合影。(新華社)

當他得知附近村子農民受到鄰省廣東農民叛亂的啓發,開始組織農會毛才漸漸從政治蟄居中甦醒過來

國共結盟所引起的矛盾和敵意令人感到十分氣餒。1923年以極大熱情擁護統一戰線的毛愈來愈悲觀,落得滿腹抑鬱。1924年中國的總體政治局勢,對緩解挫折毫無幫助。城市工人運動已趨於沉寂,仍未從二七慘案震駭中恢復過來。毛對資產階級領導國民革命」的期待,證明只是過眼雲煙。他對孫中山做爲「國民革命」領導人的信心日漸萎靡,甚至因孫中山於1924年底前往北京與北方軍閥所把持的反動政府談判而倍受打擊。共產黨或因變節,或因徵募不力黨員數量不到千人。而毛也尚未發現農民的政治潛力,無論如何,要從上海看見農民的政治潛力是很困難的。

抱怨「精神苦悶」和過度操勞,毛在1924年秋天逐漸從政治崗位上淡出,帶着楊開慧和兩個兒子從上海返回湖南,是年冬天和1925年春天,毛澤東在韶山平靜度過。不過,當他得知附近村子的農民受到鄰省廣東農民叛亂的啓發,開始組織農會,毛才漸漸從政治蟄居中甦醒過來。毛澤東自1925年春開始參與農民協會活動。不過,毛絕非湖南農民運動的組織者。這主要是農民自發性促成的運動。

兩起事件 重返政治

當毛逐漸介入家鄉省分的農民運動時,我們卻幾乎無法追索其思想軌跡,因爲他在1925年春、夏兩季,並未留下隻字片語。同時,他也未和任何人提起,留下對話紀錄。毛重返政治舞臺,與其說是他自己思想演化的產物,倒不如說是發生在上海、廣州兩城市的事件所造就的結果,毛在這兩個地方從事政治活動近兩年,但在1924年底,他也逃離了這兩個地方。

1925至1927年的革命狂潮,是被大書特書爲「五卅運動」的火苗所點燃的,運動之名源於一起意外事件,發生在上海這座象徵外國政經掠奪的城市裡。日本工頭打死中國工人一事,於1925年5月30日激起一場大規模示威抗議。英國的公共租界警察對示威者開火,打死6名工人和學生。工人與學生的死,點燃了席捲華南、華中各大城市的武裝罷工、抵制外貨,以及大規模民族主義示威。

城市工人階級運動,因1925年同等暴力(且規模更浩大)的農村農民運動而進一步被強化。到了1925年,單單廣東一省的農民協會就有50萬名會員。往後兩年,廣東的農民協會動員逾兩百萬貧農,農民運動的火苗迅速延燒至包括湖南在內的其他6個省分。農民暴動大大強化了廣州國民黨政府的統治,讓接受俄國訓練、由蔣介石所領導的軍隊,得以發動期盼已久的「北伐」,以統一遭軍閥撕裂的中國。五卅運動亦強化了中國共產黨力量,擴大它在國民黨及其軍隊中的影響力,並且大大提升其組織本身的力量。1924年底黨員人數不及1千的中國共產黨,1925年底已成長至兩萬人,到了1927年初,黨員近乎6萬人。

五卅的羣衆運動,特別是家鄉韶山附近農民激進主義突然的風起雲涌,重新點燃了毛澤東的活力,於是再度投身政治狂潮。1925年夏,毛在湖南組織農民協會,開辦農民夜校。毛澤東的政治活動旋即引起湖南軍閥的注意,並遭通緝。毛於1925年秋天逃到廣州,重返國民黨和共產黨內的職位

如今毛回到已成爲革命狂潮主要基地的城市。不過,他的心還留在湖南的農村。他很快就會返回農村地區,而正是農村孕育了「毛主義」的誕生。

聲討地主 發現農民

儘管好戰的無產階級運動在廣州大爲盛行,不過毛於1925年秋抵達廣州「赤城」時,對成功造反的工人視若無睹,而欲以具備潛在造反能力的農民取代之。毛一恢復在共產黨和國民黨的職位,便強調必須組織「廣泛的農民羣衆,他們構成廣東十分之八的人口」。1926年1月,毛針對農村中國的社會結構,發表了一篇鉅細靡遺又富洞察力的分析聲討「大地主」,說他們不僅剝削農民,而且還是「帝國主義和軍閥的真正基礎」。話中隱含的意義即中國革命主要是一場農村革命。

1926年初,當時身爲國民黨宣傳部代理部長的毛,抱怨「我們太注意城市的人而忽略農民」。這一整年,毛反覆強調農民革命纔是國民革命成功的關鍵。毛論稱,地主剝削農民用以金援軍閥,軍閥於是支持買辦階級做爲他們的「從屬」。(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