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史話-國共決戰大西北(1945-1949)

▲渭河與其最大支流涇河交會處。(新華社)

共軍西北野戰軍副司令員張宗遜。(取自網路

▲2009年12月28日胡宗南將軍紀念會,胡宗南的長子、前國安會秘書長鬍爲真(中),前情報局長鬍家麒(左)以及中華渡海興臺會長王應文出席。(本報系資料照片)

彭德懷大膽的南下奔襲作戰,差一點讓自己滅頂!此役是胡宗南與西北野戰軍作戰過程中所奪下的最大一次勝利,在接連失利後取得一勝,着實提升了國軍低迷的士氣

宜川的陷落與整二九軍的全軍覆沒,宣告國軍在陝北的戰局惡化到有糜爛之虞,這距離拿下延安還不到1年的時間。胡宗南親自向蔣介石主席表達請辭負責之意,但最後仍得到戴罪立功的機會。胡此時必須思考收縮戰線,節省兵力,以應付共軍隨時都將發動的新一波攻勢。

胡在共軍逐步鯨吞蠶食以上地區時,趕緊開始將兵力都抽回自己手上,並對部署狀況做出調整。首先必須調回的整一軍先向潼關附近集結,另外當前駐在太原的師旅亦於最短時間內空運回陜;而中央除照準以上所請外還主動將在魯中作戰等兵力緊急空運西安。而駐延安的主力能否早日協同洛川守軍撤到耀縣附近,以鞏固涇河北面防線也很重要。

至於日前潰失的各部,南京國防部方面亦准許其優先重建,空軍也繼續由第三軍區負責之支援西安方面作戰,第十一大隊、第一大隊第九中隊常駐西安機場,隨時準備支援地面作戰。青馬系統之整八十二師,亦在綏署與西北行轅協調後得以出動參戰,成了這一波國軍調度的關鍵性力量。

國軍於1948年4月21日撤出延安,結束了國府整整1年又1個月的佔領。

共軍躁進差點滅頂

國軍在陝北的退卻,背後面對的是彭德懷西北野戰軍的強大壓力。宜川大勝之後,又大量改造俘虜兵與戰場上繳獲大批國軍武器裝備,1948年2月的實力據稱總兵力超過12萬。彭立即信心滿滿向南追擊,接連攻下要點,加上國軍又棄守延安,更使得渠信心大增,準備於本年春季再給胡宗南一次重擊。彭計劃派少量部對持續牽制仍在死守中的洛川,而主力至少超過8萬的兵力則向右翼南下插入,一舉攻佔關中盆地的西側要點,也是重要的補給基地寶雞,切斷陝青陝川之間的交通。

彭德懷所規畫的,是一次大膽的長距離奔襲,大膽但卻非常危險;尤其渠並不知道胡宗南已經開始調回分散各處的兵力,並且也將剽悍的青馬軍暫時納入指揮。4月13日共軍西北野各部首長集會於馬欄鎮,決定爲西進部署決定麾下縱隊分左、中、右三路於16日向涇渭河谷挺進。

左路爲二、四縱隊組成,張宗遜指揮,由高王鎮以南以急行軍的方式直插入涇河南岸,擺出威脅咸陽、西安的態勢以眩惑國軍,而主力藉機攻奪寶雞。中路爲第一縱隊(西北野總部亦隨之),預計奪取旬邑後由張蘭鎮渡涇河,向千縣等地躍進,以掩護二縱的北面,協助其攻取寶雞。右路爲第六縱隊,預計奪取職田鎮等據點,由亭口、千縣之間渡涇河,準備視戰況而機動運用。25日清晨共軍主力開始猛撲寶雞,27日即拿下此地,守將整七六師師長徐保陣亡。

此時國軍各部陸續調回關中,經由關中地區的鐵公路快速向寶雞的方向集結中。奪下寶雞的共軍還來不及慶祝這一補給基地的到手,立即警覺到國軍整一等師正趕到中,而西面青馬以騎兵爲主的整八二師也猛撲而來!各路大軍來勢洶洶,彭德懷當機立斷在28日立刻緊急決定放棄寶雞,在帶走以及銷燬必要的物資後全軍趕緊北撤。

5月2日中午,共軍負責掩護主力撤退、由永壽麟遊北來的第六縱隊終於在長武、五里鋪一線被國軍所捕捉,一場惡戰隨即展開。在猛烈的砲火以及青馬騎兵剽悍的猛烈衝殺下,西北野第六縱隊傷亡慘重,其麾下精銳的教導旅也只能奉命「輕裝突圍」,整個縱隊最後幾乎全部潰散!被彭命令重建防線阻擊的四縱也慌亂異常,使得國軍整一軍各師可以再繼續追擊北進

5日晚間共軍再次於隴省邊界附近被整八十二師所截堵,國軍整三十六、六十五接連趕上,繼而整一等師各部相繼投入戰鬥;此時形成幾乎是在番號上6個國軍整編師對不到3個共軍縱隊的局面,而共軍能用的策略只有且戰且退,企圖繼續向東面全力突圍。

國軍穩住西北局勢

但共軍仍因而陷入極度之苦戰,但隨即集結第一、二縱隊,由張宗遜親自指揮下,下令丟棄一切不必要的裝備,集中砲火向整三十六師所負責的東面包圍網死命突圍。雖然戰況對共軍如此不利,西安方面亦不顧天候的不穩定,連番出動空軍進行猛烈的炸射,共軍大部依然於8日晚間在突破該師之正面後由寧縣附近往北方迅速突圍而出。

9日下午整八十二師收復屯子鎮,此間的戰鬥宣告完全終結。這真是國軍能在本年度穩住西北局勢的重要戰役。據國軍方面的統計,此次長達3周的涇渭河谷戰役共殲滅共軍約27000人,俘虜超過3800人;共軍方面則估計大約損失萬餘人。當然,國軍也將寶雞失守所失去的軍需裝備亦就此奪回不少。

彭德懷大膽的南下奔襲作戰,差一點讓自己滅頂!此役是胡宗南與西北野戰軍作戰過程中所奪下的最大一次勝利,在接連失利後取得一勝,着實提升了國軍低迷的士氣。但西北野戰軍主力未損,新一回合的較量隨之又起。(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