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上市公司股票回購
今年,A股市場股份回購火起來了。數據表明,上半年A股新增股份回購計劃和回購實施金額較去年同期顯著增長。其中,新增回購計劃250單,同比增長117.74%;實施回購共耗資656.1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71.63%。
上市公司利用自有資金或者債務融資,以一定的價格從股票市場上購回公司已經發行在外的普通股,即股份回購。一般來講,這是上市公司用“真金白銀”給自己“投票”,傳達出公司業績穩健、現金流充裕、價值低估等多重信息,有利於增強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
曾幾何時,A股投資者羨慕美股市場裡蘋果、亞馬遜、奈飛等大牛股動不動就大筆現金回購股票。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這些頭部美股股票長達十多年上漲,其背後的原因除了經營業績向好等基本面因素外,大規模的股票回購也是不可忽視的推手之一。2009年至2019年,標普500指數累計漲幅達257.68%,而標普500回購指數累計上漲409.68%。正因如此,市場對上市公司股票回購倍加推崇。
從2018年開始,我國進一步完善股票回購相關制度,新的回購政策顯著增強了上市公司開展股票回購的積極性,A股回購規模穩步提升。更多的上市公司開始使用這個工具進行市值管理,而投資者也開始把它作爲遴選股票的一個良性指標。
合理、適度的股票回購是保持股價穩定、維護市場健康、增強投資者信心的有效手段。目前A股上市公司回購行爲總體健康,效果逐步顯現,合規的股票回購規模及市場影響未來仍將繼續擴大,得到進一步支持和鼓勵。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美股市場上,股票回購開始出現了一些弊端。由於美股上市公司管理層的薪酬與股價掛鉤,因此,美股公司有着巨大動力推動實施股票回購,進而拉高股價來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但這種股價上漲並非源自企業自身盈利能力的增長,而是財務處理的結果,受益最大的是大股東。此外,大規模回購一定程度上會限制企業在研發、設備、薪酬待遇、員工培訓等方面的投入能力,影響企業的後續發展。
另外,由於美國經濟長期有效需求不足,實體經濟的投資回報率長期偏低,而美股收益率又可觀,因此促使利潤豐厚、現金流充裕的頭部企業寧願回購本公司股票,也不願進行新項目投資。又由於處於長期低利率環境下,企業以低成本進行大量債權融資,而其中一部分用在股票回購上。這種舉債回購會加劇上市公司的信用風險,推高上市公司的財務槓桿。一旦現金流出現問題,債務違約概率將明顯增加,並引發股債聯動。這些前車之鑑值得我們高度警惕。
目前,A股市場對股份回購的認識在深化,但也出現了一些不良苗頭。一些公司出現“忽悠式回購”行爲;還有個別公司出現了不按計劃回購股份、“邊減持邊回購”等打“擦邊球”的行爲。對投資者而言,要理性看待股份回購,它並非股價上漲的“保證書”“萬能藥”;而對監管者來說,則需要加強監管,不斷優化相關制度設計,趨利避害。既要繼續鼓勵和支持上市公司開展合規股票回購,又要進一步規範相關操作,遏制不當行爲。特別要加強對上市公司股票回購動機和資金來源的監管,進一步完善與回購相關的信息披露制度,細化回購的信息披露要求,對回購過程中的違法、違規信息披露責任加大追究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