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線‧上-紓困,不能有吵就有糖吃

財政部近日公佈多達11項紓稅務措施,像是重新覈定旅宿業者房屋稅、娛樂產業的娛樂稅、小規模營業人的營業稅等,還有緩繳與分期繳稅機制

不過,不少工商團體多次請民意代表充當「說客」,向財政部表達「實質減稅」的想法,像是遊說全面調降營所稅、進口關稅貨物稅等。據財政部官員觀察,很多要求減稅業者,幾乎沒受疫情影響、就搶着要糖吃。

綜觀過去20年,不管景氣好或是壞,工商團體訴求往往是調降營所稅、營業稅、再減貨物稅,不然就是要降關稅,大概就這四招,常常是有吵有糖吃。

但財政部身爲財稅主政機關,理應對降稅嚴格把關,但過去20年來,卻屢屢看到財政部猶如馬謖失守街亭,放任業者予取予求,從營所稅率25%降至17%、遺贈稅率從最高50%~60%一口氣降到單一稅率10%,不難窺見。後來在前財長張盛時代,施行財政健全方案,爲近20年罕見「加稅」時刻

以近三年來說,包括當衝降稅、提高綜所稅四大扣除額產創條例租稅優惠延長10年、增訂長照扣除額、未分配盈餘做實質投資減營所稅、5G與智慧機械投資抵減等,減稅措施琳瑯滿目,不勝枚舉。

回顧2018年9月時,財長蘇建榮指出,所得稅改後綜所稅稅基從38%降到24%,如再擴大扣除額項目,稅基將「非常脆弱」;他以學者身分,曾在公開場合提過要讓所得稅比例下降,提高財產稅如營業稅、貨物稅等比重,極富理想性。

而前財長顏慶章也不約而同地在公開場合談過提高營業稅率的可能性,因爲現行稅法規定營業稅率上限爲10%,我國隨時可以調整,每提高1%營業稅率就多出600多億元稅收

可惜的是,對的政策未能堅持,錯誤的政策卻不斷重演歷任財長稅改理想難抵政治現實,倘若紓困又淪爲一個減稅藉口,恐怕財政困難、舉債超過債務上限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