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線‧上-ETF蓬勃發展 但還有精進空間
針對全球股債市場廣泛投資的ETF仍不多見。圖/摘自freepik
近一年來,臺灣ETF蓬勃發展,光看規模,從去年1月底的2兆4,728億元到今年1月底的4兆179億元,增幅高達62.48%,也促使金管會精進強化監理措施。
搭上ETF熱潮,業者積極尋找利基點,不斷推陳出新,高喊「高息」、「月配」、「價值」、「成長」、「動能」,甚至可搭配成「雙週配」。然而,在投資人汲汲尋找機會的同時,ETF市場仍有諸多可強化的空間。
■全球性資產配置產品仍嫌不足
首先,對投資人想要效法簡單二檔、三檔ETF就可達成全球廣泛市場、廣泛投資的資產配置方式,目前臺灣可選擇商品仍嫌不足,針對全球股債市場廣泛投資的ETF仍不多見。
當然這跟法規、操作技術、臺灣民衆投資習慣都有關,且ETF大多數僅止於國內投資人及部分國內外法人投資,大多數海外投資人無法投資,因此無法跟投資範圍更廣、投資檔數更多的境外基金、海外ETF相比,但臺灣ETF市場,的確還有可強化資產配置需求的可能性,以免將商機拱手讓人。
另一方面,長期來看,臺灣的ETF費用率偏高,應以美國爲師,許多美國ETF會因爲競爭或規模變大而調降費用率,讓投資人分享「規模經濟」的成果。
國內臺股ETF的費用率雖較共同基金低了許多,但只聽聞投資人熱情參與,單檔ETF規模續創新高,但極少聽聞投信主動調降ETF經理費。
歸根究底,就是投信要對「股東」負責,獲利要年年高,因此沒有主動讓利的可能性,但或許還是可考慮推出爲時半年、一年限時調降經理費,讓投資人體會到規模經濟優點。
■行銷手法眼花瞭亂
吹捧優點卻忽略風險
而現在ETF市場百花齊放,其實是充滿了行銷亂象,看到新的ETF,回溯績效都超好,但實際操作時有落差。另外,從網路上名人、民衆的投資經驗分享、多強調配息率可拉高到多少,都讓投資人只「看到ETF優點」,趕緊瘋狂投入,卻往往忽略風險所在。
相較於主管機關對於保險業的「保險業廣告招攬自律規範」,明確要求保險業務員在網路上的應遵循事項,但對於ETF的管理似乎少了那麼一點,更因現在是網路時代,如何避免投資人被誤導買錯ETF,甚至亂買到完全不適合的商品,是主管機關不可推卸的重要職責。
此外,隨着ETF的發展,各投信公司積極協助客戶將原先的紙本通知書,如「收益分配通知書」電子化、無紙化,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但仍有部分投信公司僅有紙本「收益分配通知書」或是多了需郵寄實體文件的申請流程,無法線上完成申請,這都跟節能減碳、做環保的潮流背道而馳,實有改善空間。
當然,ETF蓬勃發展,讓投資人多了不同選擇,甚至讓過去不投資的民衆或小資族開始分享企業經營成果,出發點絕對是好事。但從業者、主管機關到投資人還要多多認識、多多精進,希望讓ETF市場變成人人心滿意足的「桃花源」,不要到頭來,ETF市場反而變成了投資人的「亂葬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