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腸炎盛行率14年增5倍 國衛院發現新菌種有減緩作用

目前發炎性腸道疾病無法根治,患者因長期腹瀉而頻頻跑廁所,造成生活極大不便。國衛院免疫醫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高承源以潰瘍性腸炎盛行率爲例,從2001年的每10萬人口2.1人,到2015年增爲每10萬人口12.8人,14年間增加了5倍之多。

近年人們逐漸揭開腸道菌叢的神秘面紗。高承源團隊耗時8年研究發現,小鼠被敲除dusp6基因後,大腸上皮細胞上微絨毛會增加生長,而有較強的大腸上皮緊密連結與屏障完整性,進而對於小鼠結腸炎產生保護作用;研究團隊進一步找出全新腸道菌種NHRI-C1-K-H-1-87,並證實它具有減緩腸炎的作用。

藉由此研究結果,不論是透過腸道微菌叢從基因調控上着手,或是利用單一株細菌作用,都可望爲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帶來新契機。高承源指出,未來新藥及次世代益生菌將雙軌開發,預計3至5年進入人體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