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雜誌/關鍵4件事 不被尿毒洗腎綁架

出處:康健雜誌223期作者/陳俊辰圖片/康健雜誌

年紀一大,腎功能衰退的疑慮往往揮之不去,最害怕的就是洗腎,一星期3次躺在牀上半天,誰想這樣?

單邊腎臟各由約百萬根稱爲「腎元」的細小過濾管組成,40歲以後,每年數目會自然減少約1%;加上老年人因三高等慢性病多,除了血壓血糖血脂過高會破壞腎細胞,每天吞一堆藥,作爲人體污水處理廠的腎臟拚命過勞工作,機能持續下滑。臺灣末期腎臟病(俗稱尿毒症)發生率佔據全球榜首,而根據健保署統計,洗腎佔重大傷病門診申報費用近五成;國衛院研究更指出,臺灣有慢性腎臟病的人數推估約200萬,跟糖尿病伯仲之間

先不用自己嚇自己。「慢性腎臟病依腎功能分期,不是標籤,是一種警訊,」資深腎病專家、臺北榮民總醫院腎臟科前主任楊五常這樣說。

這句話提醒當事人,只要自己有警覺、肯改變生活,洗腎絕對不是必然的命運

1.控制血壓、血糖和血脂

想免於尿毒症而洗腎,第一個要控制的就是三高。只有透過飲食運動用藥等方法,管好上游的血壓、血糖、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位處下游的腎臟纔不會跟着壞掉。

2.定期檢查腎功能

高危險羣民衆在40歲前建議每3年做1次血液尿液腎功能檢查;一般人過了40歲,可以利用健保免費成人健檢至少3年檢查1次;但若是有三高或其他健康問題如肥胖,則要提高到1年1次。如果已經有慢性腎臟病,第1、2期病人每6個月~1年檢查1次,第3期3~6個月一次,第4、5期則要隨病況調整,可由每3個月、1個月或半個月檢查1次。

3.管理日常飲食和規律運動

臺灣腎臟醫學會建議,一般人的護腎飲食原則是均衡、多吃蔬菜和全穀類;每日2~3次水果;降低油鹽糖;儘量攝取新鮮自然的食物,避免太多紅肉加工品精製穀類製品。如果腎病已到後期,需適當限制蛋白質、攝取足夠的熱量、限制水分、留意電解質如鈉、鉀、磷、鈣的平衡,以減少蛋白尿水腫的發生。

臺灣人吃太多糖也是大問題。國家衛生研究院羣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許志成指出,日常飲食其實已有足夠糖分,不建議病人在三餐外再多吃高糖分甜食,尤其含糖飲料最好快戒掉。

國衛院《2015年臺灣慢性腎臟病臨牀診療指引》建議,可以中低強度運動爲主,最簡單的就是走路,不過,一般上下班短程步行可能運動量不足,病人應該撥出特定時間運動。每天30分鐘、每星期5天以上,共150分鐘,對顧好腎臟很有助益

如果已經在洗腎,運動也能明顯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據統計,三分之二以上洗腎病人沒有養成運動習慣,因爲平均每週要洗腎3次,使病人比一般人更少運動,變成惡性循環,愈洗腎、身體愈糟。【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康健》223期】

【延伸閱讀】

實用/保腎8招 有效預防腎臟病照顧指南/哪些蛛絲馬跡,提醒你爸媽老了?多數糖尿病友,其實並不會「吃多、喝多、尿多」詳見《康健雜誌網站》。※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