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初始任務:瞭解患者為什麼在「這個時候」尋求幫助 評估其改變動機

示意圖/Ingimage

患者呈現的問題及導致患者尋求幫助的原因

開始階段一個很重要的任務是,瞭解患者爲什麼在這個時候尋求幫助(Malan, 1979)。雖然患者可能在第一次訪談時避重就輕地忽略以上問題,而開始談他的童年創傷經驗,但分析師一定要確定不能遺漏這個問題。由下文得知,對於患者當前問題的動力理解,是形成心理動力概念化架構仰賴的三腳之一。訪談時,我們可以用下面這個問話拉開序幕:「我從你的醫師那兒聽到一些關於你的訊息,但是我更想從你這兒瞭解爲什麼在這個時候你想來尋求幫助?」如果患者的困擾已經存在了好幾年,通常也是如此,則澄清以下問題很重要:「那麼,爲什麼現在來尋求幫忙?」例如,有位先生跟分析師說,他的太太已經下了最後通牒,如果他不來接受協助的話,她就要離開他。這個原因必須在一開始就浮現,以便分析師正確地評估患者想要改變的動機。

訪談規畫

分析師在訪談的最後,希望能蒐集到患者當前狀況的主要特徵:患者現在的生活狀況、家庭背景、詳細發展史,包括性心理史、早期記憶、重大失落及創傷(包括有關性暴力的具體狀況)、夢、主要興趣、性向和價值,以及壓力和支持的來源。精神疾病面向,包括住院史、精神藥物的使用、自殺意圖、物質濫用,以及「心智狀態」特徵,如憂鬱、強迫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等。這些資訊需要從有醫學背景的心理治療師的訪談評估中獲得,如果分析師本身沒有醫學或是精神科的認證,那麼就得從轉介者處取得以上資料。我們瞭解,我們可能無法在第一次自然流動的訪談評估中涵蓋如此詳盡的清單;溫尼考特(Winnicott, 1965)將精神分析描述爲一種「延展式的歷史紀錄」,許多詳細的歷史會在治療開始後漸漸浮現。如果基於對患者精神疾病程度的懷疑,訪談者不確定患者是否適合分析治療,則需要進行第二回訪談評估。正如我們將看到的,一個徹底的評估是值得的,它可以預測未來治療中可能會發生的困難。

圖爲《當代精神分析導論:理論與實務(第二版)》書封。心靈工坊提供

以訪談評估做爲心理動力的「測試」

初次訪談評估的主要目的在於刺激患者的潛意識。治療設置以及分析師本人及其風格自然地會引發患者的焦慮,因此治療師若能在提供支持和保持距離之間取得平衡,則能引發患者的潛意識反應。訪談分析師也許會想了解患者的幻想生活,而直接詢問患者小時最早的記憶、入睡前都想些什麼、會做什麼樣的白日夢,以及有哪些不爲人知的抱負(「你真正希望發生什麼事?」),當然也要包括夢的內容(「你在睡眠中都在想什麼?」)。其主要目的在於營造一個探索內在深處的焦慮和幻想的氛圍,同時評估患者對於分析師努力催化的「聯想式的自由」(associative freedom)會有怎麼樣的反應(Spence, Dahl, & Jones, 1993)。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本文爲心靈工坊出版的《當代精神分析導論:理論與實務(第二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