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週刊/超智慧車 改變你的生活
圖、文/今週刊
1月9日閉幕的2016國際消費電子展(CES),光是智慧車的展場,便佔20萬平方英尺,相當於3個半的足球場。全球首部輕量型無人智慧車PEV於1月10日在臺北TAF空總創新基地登場 ,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與臺灣資策會(MIT made in Taiwan)合作,成爲空總創新基地第一個示範計劃。1月7日,《今週刊》記者在新北市直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更親自在陽金公路上測試新車!(被看扁的C咖 熬10年打動挑剔的豐田)
1月5日臺北市濱江街,在試車人員陪同下,本刊記者試駕一輛售價不到臺幣100萬元的美系轎車。停車時,只要啓動「自動停車」功能,車身兩側的感應器立即打開,測量路邊停車位長度。找到適合車位後,汽車儀表板會要求駕駛人輕踩煞車,接着便要求駕駛人「雙手離開方向盤」。這一刻開始,汽車自動接手,方向盤自動旋轉、控制油門、煞車,幾秒內完成停車,如果車後突然出現行人,會自動煞停。(特斯拉CEO : 做自己認爲對的事,沒有不可能!)
1月7日,我們測試另一輛德國轎車。驅車開上高速公路,啓動「自動跟車」功能,汽車內藏的攝影機跟雷達,自動辨識高速公路上的車道線,以及前車的距離。此時,這輛車就像一臺載人的機器人。我們坐在車上,當前車加速時,即使沒人控制,汽車也會自己踩油門;遇到轉彎時,就算沒人控制方向盤,汽車也會辨認車道線、自行調整方向。
這是汽車工業發展百餘年來,汽車開始有能力接手人類駕駛的工作。這種技術稱爲先進駕駛輔助技術,它讓汽車配備雷達、攝影機,有能力「看見」外界環境,電腦控制器還能自動做出判斷,控制汽車。
臺灣第一批能打進自動駕駛相關產業的公司,許多竟是藏在農田間、工業區裡的小公司,他們沒有全球知名的汽車品牌做後盾,竟能跑在前面,讓美國通用等汽車原廠,都採用臺灣研發的駕駛輔助技術。(蚵田邊的下一個兆元產業)
奇美車電在15年9月之前,公司還設在臺南高鐵站旁的農舍裡。這家公司的產品,是教攝影機能自動辨識車道線的主動防撞系統;換句話說,就是未來自動駕駛車的眼睛,全世界目前能把主動式防撞系統賣進汽車原廠的公司,屈指可數,但奇美車電的產品已經拿到臺灣和中國五家車廠的訂單。「他們是與主動式防撞系統龍頭Mobileye,技術最接近的臺灣公司,」拓墣產業研究所分析師張仙平觀察。
在臺灣,自動駕駛技術領域裡,表現最亮眼的是同致,14年,這家桃園鄉下公司打敗全球最大汽車零組件BOSCH等大廠,拿下全球通用汽車的自動停車系統和盲點偵測系統(BSM,Blind Spot Monitoring藉由車上的感應器,偵測周遭的物體)訂單。(他,創立3家公司 都改變人類生活)
智慧汽車時代,連網汽車的資訊安全,成爲新商機。做防毒軟體起家的趨勢科技就是其中之一,趨勢公關經理江婷表示,趨勢已在內部成立團隊,研究連網汽車的網路安全。(今年科技界關鍵字:智慧車+虛擬實境)
過去製造相機起家的華晶科,也加碼投資車電。華晶科今年也接到歐洲知名汽車品牌邀約,希望華晶科能用雙鏡頭技術,打造能跟自動駕駛技術大廠Mobileye匹敵的主動防撞系統。
鴻海對智慧汽車也很有興趣。鴻海旗下的創星物聯,推出汽車雲端服務平臺KARDI,把每一臺車的狀況都即時上傳雲端,瞭解每臺車的車況,以及駕駛人的習慣、需求,車壞了,自動幫你找最近的保修廠,想吃飯,自動幫你找餐廳、停車位。「作用就像是汽車的穿戴式裝置」創星物聯總經理林俊彥說。
科技業冷颼颼,爲何車用電子如此熱門?第一,各國法規對安全的要求在提高,像美國把胎壓偵測系統列爲標準配備,就創造出一個新市場,讓爲升股價飆破400元,今年1月,美國政府宣佈,將提出全美通用的自動駕駛車法規,一個更大的新市場浮現!
第二,科技業的競爭,正在顛覆傳統汽車業的規則,有機會讓臺灣擅長的電子產業找到新出路。面對中國競爭,車用電子是臺灣仍有利基的產業之一,因爲汽車產業對品質有高標準要求。元大分析師王登城透露,像啓碁把生產車用電子的新廠設在竹科,而非中國,「就是客戶要求保護業務機密。」
車用電子是條難走的路,要5年、8年才能看到成效,但臺灣廠商一旦能攻下先進輔助駕駛的新市場,也將抓住自動車的大機會。
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週刊》(第99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