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爲七人封聖 首位印第安人上榜
▲首位獲封爲天主教聖人的印第安原住民戴卡奎沙。(圖/取自網路)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上週日(21日)冊封七位新聖人,包括首位美國印第安人聖人,爲「信德年」(Year of Faith)揭開序幕,對抗西方不斷升高的世俗主義浪潮。
封聖儀式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吸引世界各地的朝聖者,時機也恰逢梵蒂岡召開世界主教會議。新冊封的聖人中有幾位是傳教士,顯示教宗希望他們的典範,能切合天主教會今日重振教義的努力。
天主教教會如今面臨的挑戰,包括西方不斷升高的世俗主義浪潮、歐洲和其他地區神職人員性侵醜聞對教會帶來的影響。
抗衡世俗主義浪潮
七位新聖人,有兩人來自北美洲,包括成爲首位印第安人聖人的戴卡奎沙(Kateri Tekakwitha)和十九世紀在夏威夷照顧麻瘋病患的方濟會修女科普(Marianne Cope)。
1656年出生、1860年去世的戴卡奎沙,別號「摩霍克族的百合花」(Lily of the Mohawks),1656年,戴卡奎沙修女出生於紐約州摩哈克河谷,後來因爲遭宗教迫害而逃往加拿大避難。1680年,她英年早逝,享年僅24歲。她的大理石靈柩一直安放在蒙特婁一個摩霍克社區的教堂內供人瞻仰,受到本土宗教與天主教信徒膜拜。已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1980年時年曾爲她主持宣福禮。
其他新聖人包括駐馬達加斯加的法國傳教士伯西厄(Jacques Berthieu)、十七歲殉教的菲律賓神學院學生卡隆索德(Pedro Calungsod)、爭取女權的西班牙修女瑪麗亞卡門(Maria del Carmen)、德國女信徒薛佛(Maria Schaeffer)和義大利神父皮亞馬爾塔(Giovanni Battista Piamarta)。
卡隆索德成爲菲律賓史上第二位天主教聖人。1672年4月,他在關島陪同神父爲村民施洗時慘遭殺害。
梵蒂岡去年認可了卡隆索德的一項奇蹟:2003年3月26日,一名因中風而被宣告死亡兩小時的婦女,經醫生向卡隆索德祈禱後復活。
更多精采照片請看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