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價也不靈?汽車流通協會會長:供需失衡是導致“價格戰”的根本原因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武凱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下稱“流通協會”)日前完成換屆選舉,肖政三擔任會長一職。在流通協會年會上,肖政三指出,今年上半年,國內超半數汽車經銷商面臨虧損,經營壓力持續增加。需求不足已成爲現階段乃至今後一段時期汽車市場的最大問題。

圖片來源:時代週報記者攝

肖政三還認爲,供需失衡引發汽車市場持續“內卷”,體現爲價格的內卷、金融業務的內卷和流量的內卷。汽車品牌之間的競爭更是日趨白熱化,汽車廠家深陷以降價換取市場份額的循環之中。隨着車市“價格戰”逼近行業承受極限,負面效應開始顯現。

今年前三季度,車市“價格戰”導致行業銷售虧損達1500億元,而這大多由經銷商羣體承擔。對於它們而言,爲了在挑戰中謀生存、求發展,需要在多方面作出調整和適應。

供需失衡,車市增量不增利

中國汽車產業高速向前發展。

2023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達3016.1萬輛和3009.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1.6%和12%,年產銷量雙雙創歷史新高。同年,汽車出口達522.1萬輛,同比增加57.4%,成爲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中國汽車產銷量持續增長,今年前三季度國內乘用車累計零售量已達1557.4萬輛,同比增長2.2%。不過,汽車銷量增長並未推高汽車消費總額擴大。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汽車類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爲35361億元,同比下降2.1%。

在肖政三看來,國內車市總體呈現出“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特點,零售額與零售量之間形成的鮮明反差,反映的是當前汽車市場普遍存在的價格倒掛現象,帶來的結果是行業企業赤字經營的風險進一步加劇。

流通協會信息顯示,今年以來,汽車經銷商普遍反映持續承受來自供需雙側的巨大壓力。

從供給端看,部分主機廠產能增長而營收、利潤下滑,且在整車和零部件供應、庫存結構、車型搭售、售後支持等各方面的目標和策略,與當前市場現實情況嚴重不符;從需求看,新車價格倒掛,經銷商銷量和利潤大幅下滑,豪華汽車品牌的經銷商也出現大面積虧損。

這導致全國半數以上汽車經銷商今年上半年面臨虧損。經銷商特別是傳統燃油車經銷商,普遍存在網點過多過密、盈利能力不足、庫存高企、商務政策不合理等問題,整個汽車產業鏈生態鏈出現惡化。

肖政三認爲,供求嚴重失衡是導致上述狀況的根本原因,“需求不足已成爲現階段乃至今後一段時期汽車市場的最大問題。”

窗口期僅剩2-3年,降價已非良策

面對車市“內卷”,降價往往是經銷商們的主要選擇。結合市場反饋來看,當下以降價作爲刺激銷量的手段已逐漸乏力,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遠超預期。要想謀生存、求發展,汽車行業要另尋出路。

肖政三認爲,行業和汽車經銷商可從三個層面入手。“一是以服務創新提升渠道競爭力,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和消費需求。”他分析指出,一方面,要探索營銷模式的創新,打消解決消費者購車的顧慮和痛點。另一方面,經銷商也應當從理念和行動上轉向做服務,通過服務更好地提升客戶黏性,實現價值增長。

在肖政三看來,應加快建立健全退出機制,應對市場調整期的優勝劣汰。在消費層面,應通過“油電同權”創造同等待遇的消費政策和公平競爭環境,幫助汽車產業從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的穩步過渡和健康發展。另一方面,燃油車渠道過多過密,部分網點應主動調整和退出,以適應市場變化。

“通過二手車誠信交易,帶動以舊換新再提速,盤活汽車市場動力。”肖政三認爲,我國機動車保有量以達3.45億輛,存量已成爲行業必須關注的重點,也是未來最大的亮點。行業和經銷商們要大力開拓二手車業務,“發展好二手車將真正激活中國汽車市場的內生動力。這不僅利於經銷商盤活資金壓力,也是響應國家政策、實現自身和行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今年以來,國務院發佈《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將汽車作爲消費品以舊換新重點支持領域。商務部等7部門發佈《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成爲我國二手車和新車交易的有力支撐。

“據協會測算,‘報廢更新’會增加100萬輛的新車銷量,‘以舊換新’大概能帶動50萬輛的增量,合計150萬輛。”流通協會副會長王都表示:“得益於上述政策,預計今年國內乘用車銷量增長約5%。”

政策支持終究有限。王都表示,我國對車市消費的支持政策有望持續,但這一窗口期或僅有兩三年時間。如果車市玩家不能再利用這個時間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那可能真得難以生存。

“淘汰賽是必然的,不管是主機廠還是經銷商,我們都應該認識到‘淘汰賽’已經開始了,而且一定會加速,從主機廠開始。”王都稱。

肖政三則認爲,挑戰與機遇相伴相生。經歷過轉型陣痛之後,我國汽車行業的經銷商們將變得更富競爭力,不論是業務結構還是盈利能力都得到大幅改善。